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蘭
“數字經濟在增加新就業崗位方面表現出明顯優勢,當前推進復工達產,要重視培育數字經濟,拓展就業新渠道、發展新職業。”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蘭代表說。
江蘇興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鋼簾線生產企業之一。去年,公司年產鋼簾線和其他鋼絲制品80.28萬噸,鋼簾線銷售量占全國總量的1/3,為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客戶提供產品和技術服務。
受疫情影響,擁有6000多名員工的興達公司生產經營遇到了一定困難,海外訂單需求極為迫切。2月11日,興達公司經上級審查驗收批準正式復工。為了確保生產、防疫兩不誤,劉錦蘭要求進一步加快智能化建設步伐。
興達公司2016年正式向智能化工廠的目標邁進,2017年順利通過江蘇省“兩化”融合貫標體系認證。2019年,公司首條水箱工序機器人自動上卸輪正式運行,截至目前,全公司共有25條線開通。2019年,智慧興達云平臺正式上線。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更考驗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也進一步驗證了工業4.0戰略是在未來遭遇更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公司實現柔性化生產、增加市場應變方法、增強發展硬實力的重要舉措。目前,興達公司正與國內領先的智能企業合作,計劃利用3~5年時間建成群智機器人生產車間,通過大數據系統實現生產過程管控,此舉在國內同行尚屬首例。
劉錦蘭代表認為,一些數字經濟平臺通過創新模式,增加了工作機會。建議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加快培育一批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數字經濟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培育更多就業新增長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企業是就業的‘蓄水池’。我們要義不容辭挑起穩就業的擔子,絕不能一遇到困難就想到裁員。”劉錦蘭代表說,“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是大趨勢,但不是要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
劉錦蘭要求面臨崗位再分配的員工,找準自身定位,繼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他也為員工指明了幾條路:對于實踐經驗欠缺的,鼓勵他們到實踐中去增強才干;對于理論知識不豐富的,鼓勵他們到江南大學速成班去學習;對于有一定技術的,到市場銷售和服務一線去;對于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的,鼓勵到工業4.0中心去。
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了興達學院,專注員工學歷提升教育、專業技能培養和人才開發工作,促進公司的戰略實施、業務發展和人力資源增值。自2013年以來,興達學院共開設16個學歷提升培訓班,培養學員共計1728人,通過學歷和技能培訓,為員工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
劉錦蘭認為,任何一家企業,無論智能化水平到達什么程度,員工的富余都只是結構性富余。有些崗位是機器人永遠代替不了的,只要預先謀劃,創造平臺,給予員工更多學習和提升機會,就沒有一名員工是多余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