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林中的“玫瑰”靜悄悄地開
“這是我們橡膠林里的‘玫瑰’。”海南農墾海膠集團新中分公司東星派駐組主任卓暉華這樣向記者介紹一位多次在海膠集團全國系統范圍內獲得“割膠神刀手”稱號的“80后”割膠工農春蘭。從事割膠工作16年來,農春蘭悉心照顧著2000多棵橡膠樹,為國家上繳膠水高達4萬多公斤。
“在海南島上建成這么大的天然生產橡膠基地可以說是一個奇跡。”海南農墾海膠集團新中分公司總經理陳道鶴告訴記者,“國際植物學專家曾經普遍認為,橡膠樹主要分布于南北緯10°內,北緯17°以外的橡膠樹是不能成活的,而海南島恰恰就位于北緯17°以外。可海南農墾人愣是突破了橡膠種植的禁區,沒有讓西方國家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用橡膠這種重要戰略物資扼住我們的脖子。”
海墾人突破了橡膠種植的禁區,成千上百個像農春蘭一樣的割膠姑娘,突破了橡膠林對女性的禁區。割膠是一項極其艱辛的工作,要在每天凌晨三四點膠林水汽最充沛的時候去割膠,再在清晨將幾千棵樹上收集的上百斤膠水背下山來,“有時候實在背不動了,要把老公叫起來幫忙。”農春蘭說。因為要在夜間翻山越嶺,割膠姑娘們常常要兩人同行,互相照應。
為了緩解隊里膠工不足的問題,農春蘭主動承擔了6個“樹位”的工作量,相當于農場兩個男性職工滿負荷的工作量。這意味著她要每天夜里12點徒步40多分鐘,翻過山嶺到最遠的“樹位”開始割膠,一直到清晨六七點鐘割完,每晚會磨鈍兩把膠刀,每月要走爛一雙鞋子。天亮了,給一雙兒女做好早飯,上山收膠下山繳膠,一直忙到晚飯前,才能睡上幾個鐘頭。
為了照管好國家的橡膠林,農春蘭在管樹上一點兒也不惜力。割膠時借著膠燈微弱的燈光瞇著眼睛仔細下刀,不舍得傷樹皮,不舍得加刀加藥。護樹時超標準施肥、蓋草,清理林道通風,在她的精心呵護下,即便是曾經受過傷的老膠樹也能逐漸煥發生機,產膠量慢慢高起來。
卓暉華說:“像農春蘭這樣技術好,又能扎根連隊,愛樹保樹的割膠工越來越少了。割膠工是非常特殊的工種,真希望他們能夠得到更多的重視和關愛,拿到崗位補貼。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重視做好夏季橡膠樹害螨及蚧殼蟲監測與防治工作2020-06-10 09:06:30
- 橡膠專家赴白沙高峰村開班 傳授割膠技術保障生產生活2020-06-10 09:06:59
-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 海南橡膠八一分公司鵪鶉養殖示范基地開業2020-06-08 11:06:25
- 瑞麗“5·13”風災受損橡膠獲賠百萬2020-06-05 01:06:41
- 勐滿農場天然橡膠基地建設項目開工2020-06-02 12:06:21
- 新冠肺炎嚴重影響天然膠需求和消費2020-05-12 01:05:40
- 熱帶雨林變身橡膠林 土壤“酸”了2019-11-20 10:11:23
- 2021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公布07-30
- 鄧祿普捐贈急需物資——發電機150臺!07-24
- 山東橡膠行業50強公布07-21
- ANRPC:2021年全球天膠市場供需料相對平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