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橡膠煉油污染嚴重 下游深受其害
廣州增城市增江街大埔圍村被污染圍困。61歲的村民葉叔夜臉面黝黑,額頭上爬滿褶皺,溪水被嚴重污染,他的9畝蔬菜無水澆灌,"菜苗一碰到污水就死,從菜葉爛到菜根".
現在大埔圍村大多菜農和葉叔夜一樣,只能靠天吃飯,老天只要多下一場雨,地里就能多些收獲。污染帶來的困境遠非這些,有水不能用,有地不能種,上百畝農田因無水滋養最終被迫拋荒。800名村民生活在彌漫刺鼻氣味的空氣和污濁惡臭的溪水中,污染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他們的肌體。
村民多方反映,污染源頭的惠州博羅小作坊曾在2007年年中被查處,但之后又死灰復燃,污染依舊。直到今年3月30日,也就是媒體采訪的第二天,惠州市博羅縣福田鎮接到村民舉報,當天就將山坳中的12家小作坊搗毀。
大埔圍村和竹筏埔村交界,前者屬于增城市增江街,后者屬于惠州市博羅縣福田鎮。和城市相比,地處偏遠的大埔圍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一條小溪蜿蜒穿過村莊,澆灌著幾百畝農田,最終匯入珠江。
◎農田菜苗被澆死 種子不發芽
兩年前,大埔圍村的上游———竹筏埔村的山坳里,幾十家違法塑膠熔膠廠、廢油提煉廠、豆制品廠以及養豬場,如雨后春筍,紛紛在這里落腳生根。
彼時,葉叔夜察覺流經村里的清澈溪水開始變得混濁,后來干脆成為墨汁狀。小溪是村民灌溉農田必取之水。污染之初,村民沒有其他清潔水源,只能用污水澆灌。冒險付出的代價是,被污水灌溉的菜苗枯黃腐爛,撒在地里的種子長不出幼苗。葉叔夜種地多年,過去都是赤腳在地里干活,如今只能穿著長統膠靴下地干活,"泡在污水里,手腳都會瘙癢、發炎。"
山坡荔枝樹 開花不結果
水被污染,農田缺水澆灌。大埔圍村書記葉子見說,拋荒的農田已達二三百畝,村民無奈丟掉賴以活命的農田。
"別的村一畝地出租1500元,我們村一畝租金只有六七百元,甚至找不到租主。"大埔圍村生產隊長葉木生說,污染直接影響村民收入,具體損失數額不好估算。葉木生所在生產隊的魚塘,每五年調整一次承包方,因污染過的魚塘沒有村民愿意承包,而未受污染的好塘,村民搶著承包,村民為此積怨,導致不少糾紛。
大埔圍村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魚塘重新發包,舊塘主會把水放干,再轉交新塘主。可是在水被污染后,塘水一旦放干,只能求助老天下雨蓄水。無疑這一過程非常漫長,但別無它法。
"稻谷粒很胖,谷子里面卻是干癟空谷。"村民葉彩霞種植的5畝稻谷,都是靠污水灌溉。去年一年,她遭受慘重損失,5畝稻田只收了2000多斤稻谷。以往,葉彩霞能收獲三四千斤。她認為,水稻歉收由污水引起,"污水澆灌稻田,害蟲多過以前".
由于污染,大埔圍村原本栽種蔬菜和水稻的部分農田,現在只好改種香蕉。葉木生反映,山上的荔枝樹也只開花不結果。
◎村民癌癥在增加 發病低齡化
幾乎每天下午五六點鐘,距大埔圍村二三百米遠的山林里,就會冒出一團團黑色濃煙,空氣中彌漫著刺鼻難聞的味道。整個小村猶如被一層黑紗籠罩。站在村口幾分鐘,喉嚨就會感到不適。
大埔圍村電站水庫,過去用來發電灌溉農田。自從上游水庫停止向下放水,這座電站已經成了擺設。水庫里漂浮著五顏六色的垃圾,黑油油的湖面讓人不忍卒睹。嚴重染污的庫水滲過堤壩,緩緩流向下游。站在幾十米遠外,就能聞到沖天臭味。
"白天好些,晚上更嚴重,路上三四米遠看不見人。"葉子見說,山里的小作坊大都選擇在夜晚排污,刮風的日子,村民連窗戶也不敢打開。空氣被污染,水流被污染,生活在這里的村民,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脅。
大埔圍村衛生所醫生葉遷發介紹,最近兩年來,患癌癥、腎結石、肺結核和呼吸道疾病的村民明顯增多,而且這個趨勢正在往低齡化發展。村民發病具體數字沒有統計,葉遷發感受最深的是,農忙季節里,許多村民出現皮膚瘙癢、發炎潰爛。在他多年從醫經歷中,沒有見過這么多村民集中暴發此類感染癥狀。
◎作坊提煉天拿水 污染很恐怖
沿著受污染的小溪溯流而上,通過公路邊指示牌走500米,就到了污染源頭——— 竹筏埔村的山坳。這里藏有塑膠熔膠廠、廢油提煉廠、煉鐵廠、豆制品廠和養豬場。
在山坳最高處,有一家天拿水提煉加工廠。聳立在山崖邊的煙囪,冒出滾滾濃煙,升騰起一串串黑色蘑菇云。提煉過后的廢渣,呈黏糊黃色狀,附著在土地上。木竹搭建的簡易工棚里,擺放了幾十個容量100升的油罐。看到有人進入提煉廠,一名三四十歲自稱老板的男子用警惕的眼神打量一行陌生人。當得知村民代表過來察看污染情況,這名老板連稱"這里沒有污染,也沒有什么好看的".
在提煉廠房附近,空氣中彌漫刺激的味道,一兩分鐘喉嚨就有燒灼感。油罐里的味道猶如芥末沖鼻,令人眼淚直流,當場就想嘔吐。
該天拿水提煉加工廠有三臺鍋爐,三個儲備罐。據提煉廠工人稱,提取的廢油全部來自工業廢料,在各個工廠收買裝運,然后在這里加工提煉天拿水。提取工序先是將廢棄物質放進鍋爐,然后用高溫加熱使其蒸發,最終混合變成蒸氣再經冷卻水凝固,儲藏在儲備罐里沉淀。最后一道工序是分離,成品裝運出廠。提煉結束,鍋爐里的廢渣隨地亂扔。廢棄物中污水冒泡,水呈現濁黃色,未經任何處理就排向河渠。
現場有兩輛五十鈴貨車正在裝運提煉而成的天拿水。一名司機稱,由于都是廢油提煉,天拿水的成分復雜,其中含有不少柴油,但不能供車使用,提供給制衣廠充電燃料,"兩天裝一次,一車能裝11桶".裝運天拿水的藍色桶一米多高,沒有任何標識,每桶容量不少于100斤。
提煉再生膠 怪味滿廠飄
在山坳中間,集中了二三十家養豬場。此處,污染最厲害的是幾家塑膠再生廠和煉鐵廠。黑色、白色和紅色一次塑料袋,堆積在山路邊,要不是有幾名工人穿梭其中,這里活似一座大型垃圾處理場。
在簡易工棚組成的廠房里,一名年輕男子赤裸上身搬運提煉好的再生塑膠,兩名婦女爬上垃圾堆,將一捆捆一次性垃圾袋丟進工棚清洗。提煉再生膠的鍋爐箱呈正方形,長寬高約為1.5米,底部有燃料口,里面閃動著紅通通的火焰,一股股白色蒸汽從箱頂冒出。白色、黑色煙霧和空氣中的怪味,籠罩著整個工廠,而操作工人沒有任何防護設備。
據工人介紹,這家廠每天能夠生產2噸左右的再生塑膠,所需原料全部是一次性垃圾袋。再生塑膠的制作流程,先是從周邊各個城市收集一次性塑膠袋,然后再用水洗干凈,接著放入鍋爐箱熔解,凝固成再生塑膠。按照該工人的說法,一次性垃圾袋收購價格為每噸350元,4噸垃圾袋可再生1噸塑膠,每噸再生塑膠的出售價格為2000元。"污染很重,想賺錢只能干。"工人稱自己并不是長期在這里工作,有需要才來幫忙,"利潤很低,老板賺不了多少錢".
由于山坳地處水源上游位置,這里的化工小作坊和豬場產生的所有污染物,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全部對外排放。而居于下游的大埔圍村村民深受其害。
◎查處接舉報當天 作坊全搗毀
3月30日,惠州博羅福田鎮就對藏在竹筏埔村山坳里的小作坊進行了集中整治。福田鎮黨委張副書記稱,鎮領導3月30日接到村民舉報,稱在竹筏埔村山坳里藏有多家違法小作坊,給附近空氣和水流造成很大污染。當天上午,福田鎮出動了工商、城管、環保、供電、民警等數十個部門,70余名執法者,由鎮長朱業華帶隊前往查處。
經聯合執法隊集中清理,違章小作坊圍墻被推倒,管道被破壞。在污染嚴重的天拿水廠和煉鐵廠,一臺挖土機拆毀簡易工棚,搗斷煙囪,砸壞鍋爐,簡易廠房瞬間被夷為平地。
據張副書記介紹,聯合執法組在整個查處行動中,共搗毀12家污染小作坊,其中包括4家再生塑膠廠、3家煉鐵廠(焚燒廢棄的電路板和電線,從中抽取金屬)、一家天拿水廠和三家腐竹制品廠。
張副書記承認,山坳里的小作坊污染的確嚴重,污水直接排到溝渠,造成農田被污染。
建長效機制 防死灰復燃
大埔圍村多名村民稱,竹筏埔村山坳里的違法小作坊曾在2007年年中被查封。但一個月后,小作坊又重新開工,一直持續至今。村民擔心,風頭過后,這些山坳里的小作坊又將重生。
"不像村民說的那樣,其實鎮里每年都在查,村民只是看不到而已。"張副書記稱,縣、鎮領導非常重視整治違法小作坊,通過這次集中查處,以后將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監察,杜絕小作坊死灰復燃。
采寫:本報記者 王志海(與南方電視臺《今日一線》合作) 攝影:實習生 陳文才 本報記者 賀頓 劉可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丁基再生膠能生產哪些你不知道的產品?2017-03-15 02:03:12
- 淺談橡膠粉的應用2016-12-13 01:12:20
- 詳析廢橡膠的危害及有效的再生方法2015-09-23 03:09:02
- 我想辦廠,環保項目,再生膠生產好做嗎?2015-08-20 02:08:51
- 環保再生橡膠的生產技術與發展概述2015-06-06 12:06:16
- 國內環保型再生橡膠軟化劑發展趨勢2015-06-06 12:06:10
- 再生膠生產工藝2015-05-29 0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