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膠:處于歷史性底部趨勢難改 整固仍需時日
1. 行情回顧
2011—2016年,天然橡膠經歷了長達五年的熊市,價格一路從43500元/噸的歷史頂點跌至9350元/噸,行業心態極度悲觀。2016年泰國南部嚴重旱情和9·21治超新政,使得供需關系得到修正,膠價止跌反轉后加速拉升。去年12月1至10日連續降雨,泰南11個府遭受洪澇災害,引發市場對天然橡膠減產的預期。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底,泰國再次發生洪災,和第一次相隔很近,而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遠超前者,波及泰南12個府。橡膠園大面積淹沒,割膠無法進行;道路橋梁沖毀,船期被推遲。泰國洪水嚴重影響橡膠生產加工和交通運輸,2月炒作行情達到年度頂點22310元/噸。
事后證明,洪水造成的減產不及預期,泰國拋儲打壓市場導致行情急轉直下,橡膠進入下行通道。去年12月28日第一輪計劃拋儲9.2萬噸,由于起拍價格太高,且庫存老膠質量參差不齊,最終流拍。1月17日第二輪拋儲順利進行,共拍賣10.4萬噸,成交價格在64—75泰銖/公斤,遠低于市場價,引發滬膠大跌。2月14日第三輪拋儲展開,共拍賣9.5萬噸,煙片成交均價75泰銖/公斤,標膠成交均價66泰銖/公斤,滬膠由此開啟下跌行情。3月21日開始的第四輪拋儲非常坎坷,廠商無人問津,僅成交1.3萬噸。剩余15萬噸橡膠價值約140億泰銖,由于膠價過低拋儲計劃無限期推遲。
隨著東南亞天膠主產區陸續進入開割季,供應壓力全面回升,保稅區和交易所庫存迅速累積。下游需求后勁不足,輪胎開工率旺季下拐,重卡和乘用車銷量二季度環比回落。橡膠自2月中旬高點過后,進入長達3個月的暴跌通道。經過一段時間的低位整固后,橡膠止跌企穩,反轉上行。受黑色系大漲刺激,大宗商品整體市場情緒向好,疊加產膠國聯合保價炒作,盤面一度回升至17840元/噸的階段性高點。
9月三大產膠國召開部長級會議,市場此前普遍預期天膠供應削減幅度在10%—15%左右。然而此次三國會議上,部長們表示對目前價格相對復蘇感到滿意,同時稱需要增加本國10%的消費量。期待已久的聯合保價并未實現,會議僅僅對去年的400萬噸限制出口計劃進行了回顧,沒有新的減產舉措出臺。橡膠供需關系疲軟,盤面高升水的情況下,政策利好預期落空,無疑是雪上加霜。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黑色系降溫回調,工業品形成負反饋,泡沫破裂進一步加速價格下跌。基本面較弱的品種通常首當其沖,引發橡膠暴跌重挫,將整個三季度漲幅悉數回吐。
進入四季度,東南亞主產區處于割膠旺季,國內輪胎及車市平淡無奇,供應壓力較大而需求拉動不足,膠價難以反彈。下方逼近天膠生產成本線,又是技術上的密集成交區,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盤面在[13000,14000]區間內維持箱體震蕩走勢。產膠國宣布執行出口噸位計劃,利好突發使得橡膠再度向上突破,云南、海南進入停割季,泰國洪水炒作升溫,橡膠經過調整后背靠14000一線企穩。
![]() |
2. 基本分析
2.1 供給側
全球天然橡膠主產區正值割膠旺季,正常情況下供應將持續過剩,但泰國極端氣象災害為供給側增添了不確定性。
ANRPC數據顯示,10月成員國天然橡膠產量107.84萬噸,同比增加5.25%,環比基本持平;1—10月全球天然橡膠總產量1042.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5%;預計今年全球天然橡膠產量將達到1275.6萬噸,比去年增加5.5%。泰國仍為最主要的產膠國,其產量變化對供應端的影響最為重大。10月泰國天膠產量42.5萬噸,同比增加7%,環比下調5.56%;1—10月天膠產量總計351.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8%;官方預計2017年天膠產量約為430—440萬噸。
![]() |
![]() |
其他產膠國方面,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產量較往年維持穩定,越南近年來橡膠產量大幅提高。9月在曼谷召開的國際橡膠三方理事會(ITRC)會議上,三大產膠國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決定接受越南成為新的成員國。目前ITRC天然橡膠產量約占全球的70%,越南加入成員國后,產量將占近80%,強化在天膠市場供給端的影響,維持膠價穩定的能力將得以提升。
![]() |
2010—2011年度天膠價格一路飆漲,觸及43500元/噸的歷史頂點,引發國內外大量種植橡膠樹。橡膠樹齡達到5—7年可割膠,目前全球開割面積大幅擴張正是上一輪種植熱潮的結果。2017年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開割面積分別為331.5,305.3和49.3萬公頃,國內開割面積亦達73.6萬公頃。鑒于過去六年即使膠價持續走低,甚至跌破成本線,大規模棄割和砍伐橡膠林的情況也并不多見,故維持今年全球天膠供應總體寬松的判斷。
![]() |
然而泰國極端惡劣天氣的發生給橡膠供應端增添了不確定性,利好因素出現。受東北季風帶來的強降雨影響,10月10日以來,泰國洪水持續蔓延,全國23個府發生洪澇災害。泰國南部包括宋卡在內的12個府受災嚴重,道路交通損毀,農田大面積淹沒,橡膠產業遭受的損失有待進一步評估。
國際橡膠聯盟IRCo預測,拉尼娜現象將會引發極端惡劣天氣,在2017年11月—2018年1月期間帶來強降雨,造成天然橡膠大幅減產。自然條件是泰國洪澇災害多發易發的主要成因。泰國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較大,且多集中在夏秋季。全國地勢北高南低,湄公河流域水網縱橫交錯,低洼地區河道排水緩慢。泰國氣象部門預測,未來泰國南部還將迎來持續強降雨,將進一步加重災情。
10月國內天膠產量10.73萬噸,同比增加7.73%,環比下調4.54%;1—10月天膠產量總計65.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55%。雖然中國天然橡膠產量僅占ANRPC成員國總產量的7.2%,但年底云南、海南產區陸續進入停割季,疊加泰國天氣因素的發酵,未來或將重現2016—2017歲末年初的洪澇災害,演變成多頭炒作題材。值得注意的是,2000—2016年橡膠在多數年份的12月都是上漲的,較少出現下跌的情況。
![]() |
2.2 進出口
出口方面,10月ANRPC成員國天然橡膠出口量81.6萬噸,同環比基本持平;1—10月出口天膠總量798.8萬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8.25%。泰國仍為最大的天然橡膠出口國,10月天膠出口量30.8萬噸,同比減少3.84%,環比增長2.67%;1—10月出口天膠總計315.91萬噸,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他主產國天膠出口簡況:印尼保持穩定,馬來西亞逐年穩中有降,越南近年來出口大幅增長。
![]() |
進口方面,海關數據顯示,10月中國進口天然橡膠及合成橡膠共計53.32萬噸,同比增加19.12%,環比降低19.35%;1—10月橡膠進口總量564.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4.94%。10月中國進口天然橡膠總計42.51萬噸,同比增加21.88%,環比減少22.43%;其中混合膠進口量23.14萬噸,同比大增49.29%,環比降低25.04%。其他品種,10月進口標膠10.40萬噸,乳膠4.75萬噸,煙片膠3.33萬噸,復合膠0.89萬噸。
2017年各月份橡膠進口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10月增速在10%—30%之間。混合膠進口量整體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前9個月進口總量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除工業需求外,非標套利和貿易避稅是拉動混合膠進口增長的兩大主要原因。從季節性規律上看,通常11、12月是中國全年橡膠進口高峰期,考慮到10月進口低迷,后期進口量大概率環比增加。
![]() |
![]() |
2.3 期現庫存
年初泰國洪水引發市場對天膠供應削減的預期,隨著膠價一路飆漲,進口量同比大幅增加,造成青島保稅區橡膠庫存持續高速累積,年中達到27.88萬噸高點。事實證明,泰國減產不及預期的一半,隨后又連續拋儲,膠價進入下降通道。由于船期通常在一個月左右,天膠有時未到貨已跌逾千點,貿易商損失較重,后期到港縮量,保稅區進入去庫存階段。
四季度膠價止跌企穩,加之季節性因素,青島保稅區橡膠總庫存開始回升。初期的一段時間內,天膠庫存與保稅區累庫周期呈反向變動,主要原因是貿易商多進口混合膠,造成標膠進口到港縮量。截至12月初,青島保稅區橡膠總庫存繼續增加至21.28萬噸,其中天然橡膠庫存11.82萬噸,為5個月以來首次回升。供應增速遠高于需求增速的情況下,高位庫存將對盤面持續施加壓力。
![]() |
上期所2016—2017年度新批復三家可交割全乳膠工廠,分別為廣墾、寶島和曼列橡膠品牌,目前有5家公司8個品牌的全乳膠可注冊天然橡膠倉單,包含國營及民營橡膠企業。今年全面開割后流入期貨市場的倉單明顯多于往年,一度達到42.8萬噸,刷新歷史最高記錄。上期所規定,國產天然橡膠在庫交割的有效期限為生產年份的第二年的最后一個交割月份,超過期限的轉作現貨。當年生產的國產天然橡膠如要用于實物交割,最遲應當在第二年的六月份以前入庫完畢,超過期限不得用于交割。隨著1711合約交割完畢,約有21萬噸老膠倉單強制注銷,表觀數據出現斷崖式下跌。雖然期貨盤面壓力有所減輕,但倉單轉現后,對現貨市場形成重壓。交易所出老膠囤新膠,新一輪期貨庫存快速回升,目前上期所注冊倉單27.56萬噸,橡膠去庫存困難重重。
![]() |
2.4 需求端
天然橡膠廣泛用于交通運輸,醫療器材,科學實驗,工業生產,國防軍事和航空航天等領域,其中需求最大的是輪胎制造業,約占天然橡膠消費總量的65%,而輪胎用于配套汽車和重卡,以及替換廢舊輪胎。因此,橡膠短期需求受輪胎開工率影響最大,汽車和重卡銷量則是中長期需求的重要指標。
橡膠下游直接產品中最重要的是充氣橡膠輪胎。12月輪胎開工率環比回落,全鋼胎67.98%,半鋼胎67.64%,低于往年同期一般水平。今年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夏季用電高峰期對工廠限電,山東地區環保督查,供暖季錯峰生產,在各個時期壓制輪胎生產,造成全年開工率整體呈下滑趨勢。終端需求轉弱,輪胎價格上漲乏力,業者對后市看空情緒加重,使得輪胎開工難有起色。
![]() |
10月山東省輪胎產量3811.3萬條,同比增加4.50%;1—10月輪胎累計產量39122.26萬條,比去年同期增長5.9%,占全國輪胎總產量的48.8%。其中子午線輪胎3129.9萬條,同比增加7.90%;前10個月子午線輪胎累計產量32387.9萬條,比去年同期增長6.8%,占全國子午線輪胎產量的55.2%。
![]() |
根據卓創資訊調查結果,60家輪胎經銷商中,10月全鋼胎銷量環比下滑占78%,其余基本持平,僅有個別樣本略微增加,同上月相比銷量整體走低。供暖季工業停產限產,對鋼鐵水泥運輸造成嚴重影響,輪胎內銷市場出貨量走低,重心向出口市場轉移。金九銀十是中國特有的經濟現象,隨著時間流逝消費需求轉淡。輪胎行業進入銷售淡季,產品庫存有所增加,上調價格難度較大。對于四季度輪胎市場走勢,大部分企業和經銷商認為會較為平穩。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0月中國出口新的充氣橡膠輪胎3894萬條,同比增幅達18%,環比增長8.62%;1—10月輪胎出口總量39773萬條,較去年同期增加2.44%。10月山東省出口輪胎2029萬條,同比大幅增長22%;其中卡客車輪胎485.3萬條,同比增加16.7%;1—10月累計出口輪胎1.9億條,比去年同期增長3.6%。出口均價為每條241.5元,同比上漲10.5%。
傳統歐美市場需求強勁,對拉動輪胎出口貢獻最大。10月山東省對歐盟出口輪胎398.1萬條,同比大增33%;對美國出口輪胎188.8萬條,同比增長13.1%。尼日利亞、巴西等新興市場得到拓展,輪胎出口量明顯攀升。三季度環保督查下,中小輪胎廠關停倒閉,大型輪胎企業整改達標后恢復正常生產,停產期間訂單積壓,是10月外貿出貨量增加的原因。
![]() |
除主要原料橡膠外,輔料炭黑是影響輪胎生產的重要因素。京津冀秋冬大氣綜合治理,各城市出臺供暖季錯峰生產政策。作為重污染行業,炭黑平均開工率壓制在6成左右,炭黑企業為保銷售額不受重創,只能調高價格,擇優選擇客戶。炭黑報盤高企,11月炭黑N330主流報價7300—7500元/噸,輪胎企業對抬價抵觸情緒強烈。
炭黑原料成本端,受供暖季空氣污染治理影響,11月煤焦油主流價格3300元/噸,環比上漲10%。按煤焦油在炭黑中的使用比例計算,預測12月炭黑N330生產成本推高約450元/噸。輪胎企業對炭黑繼續漲價的承受能力有限,采購意愿低迷,隨用隨拿為主,幾無原料庫存,鮮有備貨計劃。炭黑后市將呈供需兩弱格局,價格高位震蕩,下調可能和空間都不大,原料成本壓力是決定報價的關鍵因素,輪胎企業利潤難以改善。
輪胎行業上市公司數據顯示,今年營業收入普遍高速增長,凈利潤卻相對微乎其微,甚至同比大幅減少,出現價高利薄的局面。原料天然橡膠價格暴漲暴跌,生產成本極不穩定,傷害了輪胎廠商采購積極性,四季度下游季節性補庫力度料將遠遜于去年。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表示,受炭黑、橡膠助劑等輪胎輔料價格劇烈上漲影響,輪胎行業增產增收不增利現象突出。目前中國輪胎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品牌集中度低、產品附加值低、制造水平低,技術、管理和服務有待提升。
橡膠最主要的終端需求是重卡和乘用車,相較乘用車而言,重卡銷量對輪胎需求影響更大。制造重卡配備的全鋼胎需要耗用橡膠20公斤以上,而轎車配備的半鋼胎僅需耗用橡膠3.5公斤左右。重卡車輪數量較多,通常有10—12個,而乘用車一般為四輪。由于路況復雜及工作強度高,重卡輪胎更換較為頻繁,治超新政后也僅可延長至半年左右,最長一年內就需要更換,而乘用車輪胎壽命較長,一般可達三年。
11月全國重卡市場共銷售各類車型8.35萬輛,同比降低9%,環比減少10%;1—11月重卡累計銷量104.69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59%。自去年10月起,重卡市場首次出現同比下滑,結束了連續13個月的高速增長。11月中旬京津冀2+26城市進入供暖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產,重污染行業停產限產,打壓公路運輸需求。
考慮到去年同期的高基數,預計12月重卡市場將繼續承壓。值得注意的是,重卡銷量并沒有出現斷崖式下跌,而是相對平穩地回歸正常發展態勢。2017年全年重卡銷量大概率突破110萬輛,打破2010年四萬億刺激下101.7萬輛的記錄。本輪重卡行業景氣周期有望延續,預計2018年重卡銷量增速在5%左右。
![]() |
10月全國汽車產量260.4萬輛,同比略有增長,環比減少2.5%;1—10月總產量2295.2萬輛,比去年同期上升4.64%。10月國內汽車銷量270.4萬輛,同比增加2%,環比微幅下降;1—10月銷量累計2292.4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4.47%。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回升至49.9,再次逼近警戒線位置。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車在乘用車消費中占比最高,但由于今年購置稅優惠減半,整體銷量不及去年。10月小排量汽車銷量163.68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69.58%,同比減少3.08%;1—10月小排量汽車共銷售1333.61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68.38%,比去年同期下降2.88%。
2018年起,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將從目前的7.5%恢復為按10%的法定稅率征收。隨著政策優惠退出,小排量汽車年底或發生集中購置現象。2009年稅收優惠刺激下,小排量汽車銷售火爆,2011年政策退出后,國內汽車銷量增速從2010年的38%跌至9%。這種情況明年將難以重現。消費者搭乘減稅末班車,小排量在乘用車中的比重進一步下降;新能源汽車仍然享受免征購置稅,搶占市場份額;消費結構升級,去小型化成為趨勢。2018年中國車市整體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乘用車銷量增速在3%左右。
![]() |
10月國內天然橡膠表觀消費量40萬噸,同比增加2.83%,環比降低5.21%;1—10月表觀消費量總計409.7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年底前料將難有提振。ANRPC數據顯示,1—10月全球天然橡膠消費量1073萬噸,同比增幅1.1%,需求增速遠低于供應增速。國際橡膠研究組織IRSG預測,2017年全球天然橡膠需求總量約為1280萬噸,較去年增長2%,多數研究機構認為該預期偏樂觀,全球天膠市場難改供過于求的格局。
![]() |
![]() |
2.5 替代品
合成橡膠企業先前建設了太多產能,但需求增長不及過度樂觀的市場預期。國際合成橡膠生產商協會IISRP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丁苯橡膠產量426萬噸,總產能達到685萬噸/年,主要集中在亞太和北美地區。產能過剩的狀況以丁苯橡膠和順丁橡膠最為明顯,二者占全球合成橡膠總量的58%,開工率約為65%—67%,合成膠整體開工率低于70%。此外丁二烯原料成本大幅波動,給企業盈利雪上加霜。出于各種原因,去年三季度開始,丁二烯價格(CFR中國)由1000美元/噸飆升至今年初的3000美元/噸,爾后又暴跌回目前的1000美元/噸,全球合成橡膠產業處境艱難。
截至三季度,中國進口丁二烯累計約24.3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一季度丁二烯進口增加明顯,隨后出現一定回落,6—8月由于國內部分裝置停車檢修,進口量仍維持在相對高位,9月船期推遲造成到港減少。整體來看,前三季度丁二烯進口量相當可觀。進口來源仍以韓國為主,歐美貨源有所增加,中東地區進口明顯縮減。四季度隨著新裝置陸續運行投產,國內貨源供應相對充裕,11—12月丁二烯進口量或出現下滑,全年進口總量較去年變化不大。
![]() |
10月丁苯橡膠產量8.56萬噸,同比增加6.87%,環比減少8.74%;1—10月總產量在81萬噸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0個百分點。齊魯石化兩套23萬噸/年丁苯橡膠裝置10月下旬起降負生產,當月減產3000噸左右,11月預計減產1.4—1.6萬噸。齊魯石化丁苯橡膠產量占比接近30%,利好突發刺激下,丁苯橡膠迅速拉漲,生產利潤得到一定修復,邊際效益尚可,部分企業自10月底陸續提高排產負荷。根據卓創資訊統計,11月全國丁苯橡膠計劃產量約8萬噸,環比下降6.54%,實際產量缺口小于市場預期。
2017年全國丁苯橡膠產能170萬噸,預計產量105萬噸,同比基本持平;順丁橡膠產能160.2萬噸,預計產量90萬噸,同比增長7.16%。今年原料丁二烯的暴漲急跌,是合成橡膠價格波動劇烈的主要原因。在成本大幅抬高及裝置停車檢修影響下,2017年合成橡膠價格升水天然橡膠的周期和幅度均有擴大,一、三季度尤為明顯。2018—2020年國內丁二烯裝置將集中投產,新上項目多為乙烯配套裝置,制備成本較低,未來原料供應日趨寬松。明年國內合成橡膠供應端增幅放緩,需求端接受能力有限,預計將延續區間震蕩行情。
![]() |
3. 政策解讀
3.1 出口噸位計劃
國際三方橡膠理事會ITRC在泰國清邁舉行會議,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高級官員出席了會議。會上一致同意,必須立即執行若干措施,包括出口噸位計劃(AETS)。根據這一計劃,ITRC將于2017年12月限制天然橡膠的出口,三大主產國限制出口總量34.9萬噸:泰國23.4萬噸,印尼9.5萬噸,馬來西亞2萬噸,計劃執行時間預計為3個月。產膠國限制出口消息一出,極大刺激投資者看多情緒,但供需主要矛盾仍未解決,應理性看待市場炒作行為。
分析主要產膠國各自情況,不難看出聯合保價實屬權宜之計。泰國橡膠局削減供應的呼聲向來最高,然而年初趁洪水炒作大量拋儲,言行的矛盾性正是利益使然。印尼位于低緯度地理位置,較其他產膠國更早進入停割季,自然進入減產周期,討論人為限產意義不大。馬來西亞走上工業化進程,以橡膠加工業取代橡膠種植業,出口附加值更高的橡膠制品,經濟轉型正逐漸改變其利益本質。
歷次產膠國聯合保價,短期均對橡膠行情產生一定提振,漲幅在1000—3000點不等。然而這只是嚴峻形勢下的抱團取暖,產膠國經濟利益本質決定其削減供應的意愿不強,膠價反彈后往往難以嚴格遵守約定。值得注意的是,限制出口使原料被囤積起來待價而沽,本質是以時間換空間,將當下的供需矛盾向后轉移。基本面沒有改善的前提下,此類措施干預市場的效果有限。
3.2 ANRPC橡膠政策
泰國是全球最大的產膠國和出口國,容易受到國際橡膠價格波動影響。為穩定橡膠價格,緩解供應過剩,今年泰國政府積極出臺一系列政策,總結如下:
泰國農業與合作社擬啟動186億泰銖的國內橡膠保價預算案,并將通過3項措施展開,具體做法分為橡膠收購、低息貸款和減產計劃:
1. 泰國政府計劃從膠農手中收購橡膠,包括96484噸膠片和107431噸乳膠,總預算不超過120億泰銖,執行時間為2017年12月—2018年4月。
2. 為收購膠片和乳膠的橡膠加工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總授信額度為200億泰銖,政府財政承諾貼息3%,預計可稀釋35萬噸的膠片供給量。
3. 從供給側入手,推行橡膠替代種植、混合種植和降低種植面積,緩解供應過剩造成的下行壓力,目標是每年減產10萬噸。
泰國橡膠保價政策目的是,期望將膠價維持在64泰銖/公斤的水平,約合人民幣13元/公斤左右。
泰國總理巴育下令,要求將國內橡膠使用率提高50%,內閣批準向農合社部、國防部及旅游和體育部提供總計18億泰銖的預算,以支持其增大對橡膠的使用量。為減輕出口依賴度,推動國內橡膠產業發展,泰國政府希望各部門增加橡膠使用量,尤其是高附加值橡膠深加工產業。一個辦法是推廣橡膠瀝青公路。橡膠公路彈性好,抗形變能力強,具備較高的防水性能,路面使用壽命可提高1—3倍,缺點是鋪設成本高于普通的柏油公路。
泰國橡膠管理局設立專門基金,用于現貨和期貨市場交易以穩定橡膠價格,但12億泰銖的資金總量作用較為有限。泰國商業部負責聯系海外商家,組織國內生產商和貿易商進行商務接洽,主要目標市場包括中國、孟加拉、伊朗和拉丁美洲等國家,以期讓國內橡膠獲得更多銷售渠道。泰國商業部舉辦的橡膠貿易活動中,來自27個國家的貿易商共成交天然橡膠及橡膠制品訂單44.27萬噸,總價值265億泰銖。
其他產膠國方面,馬來西亞政府批準總額2億令吉的撥款,在2017年11月—2018年1月期間向全國50余萬名膠農和割膠工人發放補貼。此外還引入高產橡膠樹種,采取現代化割膠方式,以提高橡膠產量。越南政府與貴州輪胎簽訂合作協議,計劃在前江省龍江工業園區建立輪胎工廠,為本國天然橡膠新增市場需求。柬埔寨試圖通過提振橡膠產業來擴大就業,目前該國天膠出口到中國主要通過越南來實現。
縱觀上述ANRPC成員國橡膠政策,足見其出臺密集,花樣繁多,試圖從各個方面提振膠價,然而到目前為止收效甚微。泰國膠農此前曾聲稱,若政府繼續對膠價低迷置之不理,他們將在曼谷舉行抗議活動,但隨后該計劃被取消。泰國膠農的意見頗具影響力,據悉本次抗議是為了向泰國橡膠管理局施壓,因其與主要橡膠企業合作,對小農經濟造成損害,原則上本應幫助膠農,實際受益的卻是大型投資者。
由于橡膠樹種植周期長,泰國膠農轉行困難等原因,天然橡膠供給的價格彈性較小,未來大概率保持剛性增長。東南亞國家本身并非傳統工業國,采取出口轉內銷的做法,新增橡膠需求極其有限。產膠國政策的核心實質上是扶助膠農,提高產量,擴大出口,使天膠供應壓力有增無減。
3.3 國內環保政策
2017年中國出臺史上最嚴格的環保政策,環保引發的供給側改革成為時下工業品的主導因素。天然橡膠主產區位于東南亞,供給側改革未能惠及;山東省輪胎制造業發達,環保檢查中首當其沖。上游供應端受影響不大,下游輪胎生產遭到壓制,環保對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的作用具有較大不對稱性。
環保督查組進駐海南時,民營橡膠加工廠停產整頓,局部地區膠水需求驟減價格大跌。但交割品全乳膠的生產受影響不大,原因是國產全乳膠實行品牌交割制度,海南地區只有海膠集團可以提供交割品,而該企業基本符合環保標準。事實上,由于眾多橡膠工廠的關停,膠水采購量驟減,市場供給遠大于需求,海膠集團得以按非常低廉的價格收購原料,利潤刺激下反而提高了橡膠產量。第四輪環保督查結束,天膠產量不降反升,且同比增速較快,高于世界產膠國平均水平。
輪胎行業方面,山東省環保督察組出具反饋意見,特別指出東營市輪胎、石化、冶金產業布局集中,發展模式粗放,空氣和水污染問題嚴重,防治難度較大。東營具備一定規模的輪胎企業多達百余家,占全國60%左右,每年生產輪胎約3.5億條,是中國最大的輪胎生產基地。嚴格的環保政策將促使當地企業大規模整改,引發輪胎開工率滑坡。
12月山東省政府明確提出控制輪胎過剩產能,規定相關部門不得為違規新增產能項目辦理土地供應、環評和授信等業務,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先進工藝改造提升項目,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
環保政策不僅直接壓制輪胎開工,還間接影響輪胎輔料的生產。山東地區防老劑、促進劑等化學助劑以及炭黑、鋼簾等輪胎小料供應緊張,廠商庫存遠低于正常水平,輔料不足導致輪胎開工率難有起色。9月盡管主料橡膠價格大跌,但輔料短缺抬價,迫使輪胎廠上調產品價格,市場情緒抵觸導致銷量受挫。
山東東營市委、市政府印發《東營市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十條意見》,擬分別設立一支企業重組基金和一支企業并購上市產業基金,規模均為100億元,以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和并購上市。廣饒縣設立規模100億元的橡膠輪胎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加速橡膠輪胎產業轉型升級。輪胎行業產能擴張收斂,由大向強轉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價格競爭還將延續一段時間。
3.4 超載超限治理
2016年出臺的9·21政策,針對公路運輸超載超限現象進行嚴格治理。載重調整令重卡單車運力普遍降低,6軸重卡限重降至49噸,4軸重卡31噸,相比之前分別減少了16%和22%。原來5輛車能運的貨物,現在需要6—8輛,維持總運力將直接新增重卡需求。按當下國內重卡保有量600萬輛,物流類重卡占比80%,運力平均下降15%計算,運力下降帶來的需求約70萬輛左右。
得益于政策對載重限定的調整,疊加自然更替周期,重卡銷量持續同比大幅增長,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接連刷新同期歷史最高記錄。但重卡銷售火爆并不等于卡車輪胎訂單總量激增。物流類重卡整車輪胎更替周期約為3個月,新載重標準降低輪胎損耗率,使用壽命可延長至半年以上,至少削減一半的替換胎需求,配套胎新增訂單不足以彌補這部分損失。
9月為期一年的治超結束,但后續政策并無放寬跡象。交通部加強車輛運輸第二階段路面執法檢查,督促不合規車輛有序退出。2018年治超力度雖有望延續,但政策利好的邊際效應遞減,考慮到過去一年的高基數,以及訂單需求大量透支,明年重卡銷量將出現同比回落。
3.5 對華輪胎雙反
中國生產的輪胎憑借價格優勢和高性價比,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海外市場份額逐年擴大。相伴而來的是,對外貿易摩擦有愈演愈烈的傾向,輪胎出口形勢日趨嚴峻。
年初,美國商務部裁定對進口中國非公路用輪胎征收反傾銷及反補貼稅,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裁決,中國出口的卡客車輪胎沒有對美國輪胎行業造成實質損害或威脅,中國輪胎業最終贏得雙反案。
然而,針對中國輪胎的雙反遠未結束。美國貿易代表宣布對中國啟動301調查,該政策是依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外國“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及實施制裁,是單邊貿易保護主義的典型做法。繼美國之后,歐盟委員會對進口中國新的及翻新卡客車輪胎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宣告了歐洲對華輪胎雙反全面開啟。
歐洲對華卡客車輪胎雙反案是基于本土產品競爭失利,市場份額被擠占的背景。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歐洲卡車輪胎產量增長3.7%至952.2萬條,2016年僅上升1.1%至962.6萬條;相應地,2015年進口中國輪胎數量增加11%至383.8萬條,2016年增長15%達442.3萬條。
面對雙反,中國輪胎企業努力嘗試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身權益。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反傾銷調查對歐盟生產商和中國出口商最終抽樣結果,前者變化較大,而后者維持不變。該結果挫敗了申請人試圖通過修改抽樣企業,達到壓低中國出口價格,增加損害幅度和提高反傾銷稅率的圖謀。
另一方面,為徹底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中國輪胎企業掀起了海外投資建廠的熱潮。全球化布局的優勢主要有:規避反傾銷反補貼貿易壁壘,不放棄最重要的歐美出口市場;利用東南亞相對廉價的天然橡膠資源,進一步擴大成本優勢;發掘當地市場需求,開拓新的銷售渠道。
2017年國內輪胎企業加速向海外轉移產能,截至11月國外輪胎項目建成4個,在建及擬建10個,后續仍有規劃。卓創資訊預計,到2025年左右,中國海外輪胎項目總產能將達全鋼胎800萬條、半鋼胎6000萬條。輪胎廠商海外擴張地區有東南亞和美國兩個方向,目前主要企業情況:賽輪金宇(601058,股吧)、貴州輪胎選擇越南,玲瓏輪胎、中策橡膠入駐泰國,三角輪胎、萬力輪胎和森麒麟進軍美國。海外投資建廠,產能布局全球化將是中國輪胎企業今后長期的發展方向。
4. 技術分析
橡膠2月達到年內高點后,開始呈階梯式下跌,每次暴跌后伴隨階段性震蕩整理平臺,尋底過程如此重復七次,直至12000一線上方獲得強有力的成本挺價支撐。多因素綜合作用下,盤面低位整固反彈,走出三季度的小高潮。炒作預期落空,多頭獲利了結,橡膠回落至[13000,14000]盤整區間。經過一段時間的震蕩整理,盤面對區間上沿有效突破,預計調整后將回踩120日均線反彈。
5. 總結展望
在過去的一年內,橡膠經歷了兩輪暴漲暴跌,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天然橡膠主產地為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需求集中在中國、歐美及印度,期貨交易主要在東京、上海和新加坡的交易所,供需定價分屬不同的國家地區,影響因素錯綜復雜。中國天然橡膠進口渠道分散,廠商零散訂單難以進行議價,情緒和消息的作用被放大,現貨價格波動性較強。另外橡膠的中間貿易環節上,隱性庫存的積累不容忽視,期貨去升水過程中,大量套利盤釋放沖擊市場。
橡膠樹種植7年方可割膠,長周期使得供給缺乏彈性,對膠價變化的反應相對遲鈍。膠農割膠頻率一般為2—3天一刀,生產活動對膠價下跌的敏感程度不及上漲時高,存在一定滯后性。當膠價短期下滑,為了維持總收入,膠農反而會提高割膠頻率。泰國的橡膠樹種植以小農經營為主,即使收膠價格出現一定程度下跌,膠農迫于生計不得不維持割膠,因而膠價走弱初期不會對割膠積極性產生重大影響。
今年橡膠走勢呈現難漲易跌,慢漲急跌的特點,因而對膠價底部的判斷非常重要。根據相關調查統計,云南橡膠種植成本約4050元/噸,人工割膠成本6000—7200元/噸,加工運輸等其他各種費用1500元/噸,總成本11550—12750元/噸,加上經銷商溢價,云南國營全乳膠市場價應不低于12500—13000元/噸。現貨價格低于成本會倒逼膠農棄割,進而促使天膠盤面止跌企穩。考慮滬膠對國乳現貨升水,可認為期價在13000—14000區間上較為堅挺。
展望2018年天然橡膠行情,主要矛盾仍系供應增速遠高于需求增速。全球天膠種植面積擴大,勢必帶來供應端產量增加;中國宏觀經濟的放緩和貿易環境的惡化,使得需求端難有亮點。未來的主要風險因素在于極端惡劣天氣和橡膠產業政策。全球氣候環境正處于厄爾尼諾現象向拉尼娜現象轉化的周期,將給東南亞帶來更多異常降水和洪澇災害。倘若泰國洪水繼續發酵,或將重演類似年初的炒作行情,一定程度上推高膠價。ANRPC政策本質是以時間換空間,側重短期作用且效果有限;國內環保政策則將持續作用于橡膠和輪胎產業,形成規范體系并長久存在。
綜上所述,預判2018年天然橡膠仍將處于歷史性底部,供需關系調整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整固階段,未來一年難以實現大趨勢的反轉走強。短期價格波動主要受事件驅動影響,但市場對風險因素存在預期,震蕩幅度較今年會有所收窄,運行區間[13000,18000]。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ANRPC:短期供需形勢支撐橡膠現貨市場2021-08-05 03:08:37
- 橡膠向上驅動力不足2021-06-18 03:06:44
- 完善風險管理助推橡膠產業發展2021-06-07 02:06:30
- 海外產區開割進度較緩 我國進口天然橡膠價格小幅上漲2021-04-28 03:04:20
- 04月19日天然橡膠多空指數為41.72021-04-19 04:04:35
- "一降再降" 4月初丁二烯市場泛“新綠”2021-04-13 11:04:26
- 上期能源發布關于調整低硫燃料油和20號膠期貨交易手續費的通知2021-04-13 11:04:54
- 2021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公布07-30
- 鄧祿普捐贈急需物資——發電機150臺!07-24
- 山東橡膠行業50強公布07-21
- ANRPC:2021年全球天膠市場供需料相對平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