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需求疲弱“負反饋”效應延緩橡膠走出熊市
8月前三周滬膠主力合約RU1601區間窄幅運行,先維持在12000—12500元/噸區間窄幅振蕩,之后重心小幅下移至11800—12200元/噸。最后一周受系統性風險沖擊,先經歷了8月24日的“黑色星期一”,RU1601盤中觸及跌停,周二晚央行雖意外降準降息,但1601合約高開低走;8月27—28日受國際原油市場大漲影響,滬膠高開,盡管當日股指IC漲停,IF大漲7.5%,但滬膠RU1601表現較弱,收盤僅上漲1.09%;截至8月28日,滬膠主力合約RU1601較7月累計下跌1055元/噸,跌幅為8.36%.筆者對滬膠與滬深300股指期貨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計算:今年年初至6月14日,證券市場由上漲轉為下跌前,兩者的相關度僅為0.07;而6月15日至今,兩者的相關度提高到0.45.
下游汽車輪胎產銷兩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7月,我國卡車生產17.56萬輛,環比下降16.08%,同比下降11.26%;卡車銷售19.07萬輛,環比下降20.80%,同比下降10.20%.與6月相比,產銷環比降幅明顯擴大,同去年同期相比,產銷量由6月的微增轉為較大幅度下滑。卡車市場產銷下滑,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連,表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物流運輸等終端需求整體疲弱。
受國內汽車行業產銷不佳以及國外“雙反”雙重壓制,輪胎產量、出口量繼續下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7月橡膠輪胎外胎累計產量5.36億條,同比下降5%.較國內消費而言,中國輪胎產能嚴重過剩,因而一部分通過出口消化,其中美國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7月27日發布終裁結果,對原產于中國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做出“實質性損害”。這意味著,中國輪胎廠商對美出口將被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據統計,美國此次“雙反”中,涉案的中國輪胎企業超過200家,其中,國有輪胎企業被裁定的“雙反”稅率均超過100%,其他企業則平均在40%左右。受此影響,2015年7月,中國輪胎出口量4092萬條,同比下降11.7%,環比下降4.8%.其中,出口美國數量681萬條,同比下降34.9%,環比下降20.7%.
輪胎開工方面,8月28日當周,山東全鋼胎開工66.00%,周度下降2.06%;國內半鋼胎開工66.37%,周度下降0.31%.整體開工延續下降趨勢。
天然橡膠替代優勢更為明顯
8月天然橡膠價格振蕩下行。泰國合艾地區白片月度累計下跌9.3%至45.31泰銖/公斤,杯膠下跌10.1%至40泰銖/公斤,膠乳下跌12.5%至42泰銖/公斤。不過,8月28日,膠乳企穩,白片、杯膠出現小幅上漲跡象。筆者認為,除非產地天氣出現異常或政府出臺提價政策,否則隨著泰國旺產期到來,原料價格仍有進一步下行的風險。
國內美元現貨市場跌幅與泰國原料相當,外盤跌幅較7月有所放大。煙片、標膠以及越南3L跌幅基本上在8%—4%之間。其中,外盤煙片最為疲弱,與保稅區煙片之間的價差由7月底的平水轉為貼水。
原油價格在8月繼續下行,但由于空頭頭寸過于集中,回補導致8月27日、8月28日迅速反彈,最終Brent原油較7月下跌4%,Nymex原油下跌3%.在此背景下,丁二烯累計下跌8%;合成膠丁苯1502受廠家提價影響,逆勢上漲1%,與丁二烯價差由7月底時的升水2500元/噸擴大至3150元/噸,加工利潤擴大。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合成橡膠產量來看,7月,合成橡膠產量大幅下降17.3%,1—7月合成橡膠產量293萬噸,累計下降0.2%.由于加工企業的銷售收入由單價及銷量決定,一定程度上限產雖然能為提價提供保障,但由于與替代品、下游市場等具體情況相矛盾,筆者對提價的可持續性保持謹慎。今年以來,合成膠丁苯1502與天膠的比價從年初的0.65附近持續抬升,而8月由于合成膠堅挺而天然膠疲弱,丁苯1502較滬膠連續合約的比價迅速拉升到0.97,天然橡膠替代優勢更為明顯。
復合膠國標執行后進口結構轉變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7月,我國累計進口天然橡膠223.6萬噸(含復合膠),同比下降7%,累計降幅收窄1%.從天然橡膠的分項數據來看,1—7月累計進口乳膠21.6萬噸,同比增長15%,與前值持平;煙膠片11萬噸,同比下降42%,前值為-48%;標膠101.6萬噸,同比下降14.6%,前值為-25.1%.
可以看到,一方面,今年以來除乳膠繼續呈現正增長且增速加快外,煙膠片、標膠等其他膠種進口均呈現較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6、7月以來,煙膠片進口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標膠在7月的進口出現了“井噴”,使得這兩個品種的累計進口降幅有所收窄。
此外,據筆者了解,目前海關并未公布國標下的復合膠所對應的新稅則號,在具有產地證的情況下,貿易商仍可免稅進口生膠含量達97%的復合膠。但畢竟國家標準在7月1日已開始執行,為防止日后海關進行關稅追溯,貿易商基本上謹慎為之,因此7月復合膠進口大減,僅進口了不到3萬噸,同比去年下降80.7%,拉低累計進口同比從6月時的累計增長18.0%下降至累計增長0.77%.這也從側面解釋了標膠進口出現“井噴”現象的原因。
期貨庫存逼近歷史高位
期貨庫存方面,2015年8月,上期所庫存增加0.85萬噸,倉單增加1.96萬噸。交易所庫存增加開始于6月,這與當時期價上漲較快,打開期現套利窗口有關。而此后期價下跌,基差修復,但庫存還在繼續增加,其原因在于,新膠在現貨端缺乏價格優勢,而期貨近月合約升水現貨,通過期貨市場既可以獲得流動性,還可及早鎖定盈利。不過,筆者觀察到,隨著近月較現貨出現貼水,日度倉單有減少的跡象。
根據上期所規定,當年生產的國產天然橡膠如要用于實物交割,最遲應當在第二年的6月之前(不含6月)入庫完畢。這也就意味著,6月以后增加的庫存均為今年產的新膠(也許有少量進口煙膠片)。根據上期所公布數據統計,6月至今,庫存累計增加6.15萬噸。
現貨庫存方面,青島保稅區橡膠庫存7月底企穩后,8月中旬繼續增加1.93萬噸至13.01萬噸,增幅為17.4%.其中,天然橡膠增加1.84萬噸至10.12萬噸,增幅22.2%;復合膠減少0.11萬噸至13萬噸,降幅7.8%;合成膠增加0.2萬噸至1.59萬噸,增幅14.4%.截至8月28日當周,青島保稅區橡膠延續凈入庫勢頭,邊際變動較前一周有所減緩。綜合未來的出入庫計劃來看,保稅區橡膠庫存將繼續增加。
總之,當前滬膠市場經歷了6月以來的下跌之后,基本面階段性風險有所釋放,但下游需求疲弱帶來的“負反饋”將延長滬膠走出熊市的時間。由于系統性風險仍存,使得交易難度提高,因此,操作上不宜激進,尋機而動是良策。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輪胎行業集體調價 2025年市場變局或加劇2025-03-06 07:03:05
- 中國新能源汽車海外蓬勃發展,輪胎等企業形成充分的產業鏈配套和2024-05-14 10:05:05
- 訂單足,輪胎公司滿產滿銷2024-03-11 12:03:13
- 2024年亞太地區輕型車產量或將放緩2024-03-07 10:03:04
- 歐洲純電市場需求或將放緩2024-02-29 11:02:56
- 抓住輪胎行業復蘇浪潮:中國橡膠輪胎出口暴增34.6%,半鋼輪胎供不2024-01-17 10:01:05
- 電氣化時代,車用合成橡膠的機遇與挑戰2023-09-11 1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