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成中國輪胎不得已的選擇?
日前,輪胎世界網編輯在參加業界活動中,與某企業的老總李勝就行業現狀進行了深度交流。這位老總向輪胎世界網表達了一種無奈:國產輪胎在國內市場沒有地位,只能“走出去”;與此相反,外資品牌卻在長驅直入,不斷搶占國內市場。他還認為,這個矛盾不單單存在于輪胎產業,在汽車等其他產業中也普遍存在。
輪胎世界網了解發現,如何扭轉這種局面,拿到國內市場的蛋糕,成為擺在中國輪胎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中國輪胎企業都在做外貿
輪胎世界網:作為一家中國輪胎企業,你們的產品主打國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
李勝:肯定是以外貿為主。實際上,任何一家中國輪胎企業都是以外貿為主,外貿占整個中國輪胎市場的70%以上,甚至更高。
打個比方說,國內一個地區的小代理商每月可能只賣幾百條輪胎,一年可能賣出三五千條輪胎,兩個柜子而已,并且國內市場很不好做;但外貿如果做得好,一個月就有上百個柜子出貨。在這種情況下,你說應該以內貿為主,還是以外貿為主?
中國人對國產輪胎還存在一定誤區,而且價值觀差別也非常大。一輛兩三萬元的QQ汽車,非要配七八百塊錢的米其林輪胎。其實這完全沒必要。國人內心都覺得外國品牌的輪胎肯定好,其實在我看來也好不到哪里去。
輪胎世界網:當前中國輪胎與國外品牌的差距在哪里?
李勝:國產輪胎跟國際品牌輪胎相比,人家的研發投入確實比較大,但是我們有個優點,就是會模仿。中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是很足,但是仿制能力非常好,這是中國輪胎的一個特點。
實際上,靠仿制起家的不只是中國輪胎,中國汽車也一樣,比亞迪不就是靠模仿起家的嗎?但是仿著仿著就搞出來自己的東西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創新是“腦袋一拍,腦洞大開”就可以搞定的。所有的創新都是建立在不斷模仿的基礎上,再創造出自己的東西。有句話說得好: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做到極致就是絕招。
中國輪胎在模仿的過程當中,不斷吸收、不斷積累,然后就變成了創新。中國的任何行業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政府采購應該全用國產輪胎
輪胎世界網:輪胎企業對政府政策方面有什么期望嗎?
李勝:整體來講,國家對整個輪胎行業的支持力度還不夠,稅收還是太多。
對輪胎企業來說,現在面臨著非常不好的環境,對外貿易壁壘重重,國內運輸等成本又非常高,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加上稅收過高,企業運營的成本和壓力很大,大家都感覺比較悲觀消極。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泰國橡膠試點,或零關稅入華2025-07-10 12:07:33
- 中國計劃試點對通過湄公河通道(北部路線)從泰國國家膠農網絡機2025-07-01 11:07:22
- 2025年第十九期橡膠配方與技術培訓班開始報名(8月10日-16日 )2025-06-19 11:06:31
- 外交部:中方將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2025-06-16 03:06:20
- 第十七屆橡膠技術交流會在三門成功舉辦2025-06-16 03:06:23
- “白色黃金”鋪就致富路——中國技術助力科特迪瓦橡膠產業增產增2025-06-04 12:06:59
- 2025第十七屆橡膠技術交流會參會名單公布(持續更新中)2025-05-28 11: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