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縣橡膠行業起源
三門縣橡膠行業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高枧、珠岙等地的“家庭作坊”,80—90年代得到初步發展,進入21世紀后,隨著山東、上海等地一些國營橡膠企業陸續倒閉,骨干技術人員不斷涌入該縣,橡膠產業發展明顯加快。截至2009年底,從事橡膠制品的各類制造企業達252家,從業人員約2.2萬人,全行業固定資產達26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從2000年的1.51億躍至2009年18.3億,年均增長率30%以上。產品種類在最初的活絡帶和普通V帶基礎上不斷拓展延伸,現已形成膠帶類(三角帶,同步帶,平板膠帶,輸送帶,汽摩V帶等)、胎類(斜交載重胎系列)、管類(水管、油管等)、雜件(腳踏墊、密封件等)、交通設施類(減速帶、防撞塊、路錐等)等五大類上千個品種規格,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占全國同類產品市場占有量的30%以上。
隨著膠帶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2006年三門縣被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膠帶工業城”,2008年三門縣質監局籌建成立全省首家膠帶綜合質檢機構—浙江省橡膠制品質量檢驗中心(以下簡稱檢測中心或檢測服務平臺),極大地提升了該縣橡膠產業的集群地位。檢測中心的掛牌運行,標志著該縣在培育和打造橡膠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方面已邁出堅實的一步。檢測中心作為該縣唯一的橡膠產業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已初具雛形,但由于其在功能結構、運行機制、人才資源、技術創新等方面所面臨的局限性,仍滿足不了橡膠企業創新發展的服務需求,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制約瓶頸因素。因此,如何以檢測中心為實體基礎,進一步構筑打造集技術研發、信息咨詢、產品檢測、技術推廣應用等公共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已成為該們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為此,該局就打造橡膠公共技術服務大平臺建設,助推橡膠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開展了專題調研。
一、搭建公共技術平臺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通常是指集產業技術力量,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產品設計、開發、試驗、工藝流程、裝備制造、檢測和標準化等公共技術支持的綜合性服務機構以及有組織的定期服務活動。近些年來,該縣橡膠行業雖然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了長足發展,但產業層次不高,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品技術含量低、技術裝備落后,新產品推廣應用困難等問題依然相當突出。因此迫切需要通過構筑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整合社會技術資源,破解橡膠中小企業技術力量不足、創新能力不強、人才資源缺乏等制約轉型升級的瓶頸問題。
一是解決橡膠中小企業公共技術的必然要求
企業技術服務平臺是解決中小企業技術困難的有效方式,也是有效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工作載體。技術滯后一直是嚴重影響橡膠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多橡膠企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諸如產品研發、信息咨詢、配套技術裝備制造、技術標準、產品檢測等技術問題,它急需社會化的橡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其提供服務,解決技術問題,提高創新能力,特別是企業創業初始階段,更為迫切需要這樣的服務。
二是產業質量提升的必然要求
之前該縣的橡膠行業由于沒有受到政府統一的引導與規劃,一直處于自由發展階段的粗放式管理狀態,市場競爭混亂、管理模式落后、產品結構單一、質量檔次低下,尤其是低價無序競爭現象極為普遍,品牌經濟占行業經濟的份額較低,整體產業層次不高。在技術裝備方面,除少數龍頭企業配備一定檢測設備外,相當比例的中小型企業根本不具備任何檢測手段,產品未經檢驗合格出廠是導致全行業產品合格率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三是有效引導產業發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該縣目前的橡膠產品大多以傳統型的老產品居多,產品檔次不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而國際上橡膠產品發展方向總體朝著節能、環保、安全等領域發展,產業層次的落后使得該縣橡膠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隨時會面臨各種沖擊。目前,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都有較健全的企業公共技術服務體系,由政府集中優勢技術力量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有效引導企業向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方向發展,既促進社會經濟協調和諧發展,同時又避免技術資源閑置浪費。
二、該縣橡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基本現狀
從嚴格意義上講,該縣的橡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目前仍沒有完全形成,從組織形式上也僅有“浙江省橡膠制品質量檢驗中心”能在產品檢測方面發揮部分公共檢測技術服務功能,但由于功能過于單一,其技術服務的社會集約效應尚未凸現。雖然縣發改、經貿、科技、財政等多個部門曾做過規劃:按照橡膠企業技術服務的實際需求,堅持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以骨干龍頭企業為主要依托,充分利用各方面技術服務資源,構建集原材料物流中心、技術研發及信息中心、產品檢測中心為一體的橡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但幾年過去,技術平臺建設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仍滯留在目前單體單一發展狀態,“三門膠帶”老字號品牌在應對國內外激烈市場競爭中仍如同滄海一粟般渺小而不堪一擊。
(一)浙江省橡膠制品質量檢驗中心運行情況
檢測中心于2008年1月通過省質監局計量認證,同年4月正式掛牌對外運行。按照省級質檢中心能力目標要求,積極打造一流的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目前已成為全省唯一專業從事橡膠制品綜合檢測的省級中心。檢測中心具備一般傳動用普通V帶、汽車V帶等10個產品,天然橡膠、再生橡膠等16類橡膠原材料。覆蓋計量認定/審查認可的產品(參數)64項。能基本滿足橡膠企業目前檢測需求。自成立近3年以來,共為橡膠企業開展橡膠制品成品委托70多批次,橡膠原料200余批次,業務收入近30萬元。解答企業咨詢180余次,走訪、幫扶企業385家(次),解決生產、檢測技術難題75個,為企業進行原料把關挽回經濟損失10余萬元。被省質監局列為著力提高類省級中心。
(二)單一性檢測服務平臺的局限性
1、平臺建設投入不足,難以滿足產業需求。檢測中心籌建之初至運行之時,由政府、主管部門共同出資投入設備、資金累計達200多萬元。但隨著產業發展方向調整,市場需求變化,當時設置條件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產業發展要求,平臺發展明顯滯后,從目前企業檢測需求和檢測中心設備配置情況來看,亟需對耐臭氧項目、溫度脆性試驗項目、酒精噴燈燃燒試驗等多項質量參數進行新項目擴項認證,但資金問題成為最大的制約要素。
2、服務功能單一,專業化程度不強。助推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關鍵在于服務平臺自身功能要強。但省檢測平臺服務內容多集中于較為單一的產品檢測方面,關鍵的共性技術開發、深層次的技術及信息咨詢等項目無能力開展,不能提供一些高精尖技術項目的服務工作,服務功能不強、專業化程度薄弱影響了產業持續發展。
3、專業人才缺乏,影響發展后勁。橡膠檢測中心曾于第十次縣長辦公會議(【2007】11號)被明確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但至今未被核定編制名額,目前中心工作人員流動頻繁、臨時觀念嚴重,從業人員專業能力、服務經驗明顯不足,尤其缺乏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營銷、管理等綜合性人才。檢測技術人員占專職人員比例不高,高學歷技術人才所占比例明顯偏低。高水平資質人員緊缺,既影響到服務平臺的聲譽,也關系到服務質量提高,導致檢驗中心社會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事業發展速度極其緩慢。
三、推進橡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對策建議
針對橡膠中小企業自身技術能力先天不足的狀況,積極構建公共技術服務大平臺,整合產學研等社會資源,解決中小企業的技術難題,為中小企業提供共性技術服務,是促進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加強組織保障,探索經營模式
從國內外成功經驗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運作模式基本有兩種:一是由政府出資管理模式;另一種是組織骨干企業聯合興辦模式。一般情況下,在產業仍處于粗放型起步階段,大多由政府先利用產業引導資金和科技經費先行組建服務平臺,整合現有的各種社會技術資源,通過服務平臺使各經營組織共享公共技術要素,在具備自該發展能力后,再轉為市場化運營模式。
為此該們認為該縣政府應在構建平臺合作機制中充分發揮統籌規劃、資源配置、環境優化、公共服務的調控作用,應盡快成立由政府牽總頭,由發改、經貿、科技、質監等重要部門組成,龍頭骨干企業共同參與的打造橡膠公共技術平臺工作領導機構,統一負責組織協調平臺建設的規劃和落實工作,探索和建立該縣政產學研合作機制。
(二)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功能性建設
按照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市場運作、政產學研合作的方式,以《三門縣橡膠產業發展振興規劃》為總目標,將“浙江省橡膠制品質量檢驗中心”作為大平臺建設主要實體基礎,加強和完善新產品研發、產業信息咨詢、物流配送、技術標準等各種服務功能區塊建設。鼓勵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家橡膠檢測中心與該縣各企業或技術平臺間開展多方合作,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的專門技術研發和測試機構向中小企業開放,充分發揮整合社會和企業技術資源,滿足中小企業對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需求。對技術創新需求強的企業,要多形式、多渠道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資源,對關鍵技術、重大技術聯合攻關、合作開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加大政府科技資金引導力度,強化“科技興檢”經營理念
政府應加大對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設立科技專項資金用于推動平臺建設,重點支持合作機制體系建設、重大技術引進成果轉化和前期開發。加強行政推動,構建多層次多渠道資金投入體系,充分發揮發改、經貿、科技等部門爭取資金的政策資源優勢,積極爭取各類科技資金,用于該縣政產學研合作的平臺和重要載體建設。地方政府應根據省級有關科技專項經費額度給予平臺建設項目配套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鼓勵企業和社會個人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形式建立科創投資基金,重點用于成果轉化和技術孵化。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技術平臺人才高地
1、加強平臺人才的引進力度。技術服務是一種非常專業的工作,不僅需要一定專業技術知識,而且還需要金融、法律、經營等方面的知識,這就對技術服務平臺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現有企業技術專家人才隊伍基礎上,大力引進高層次、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以外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權威技術專家為補充,建立該縣橡膠行業技術專家人才數據庫,實現人才資源社會共享機制。
2、完善人才引進使用機制。建立符合實際、科學有效的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建議縣編委能根據平臺建設需要明確解決省橡膠檢測中心機構人員編制問題,從根本上建立科學用人留人機制,為加快該縣橡膠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浙江省橡膠制品質量檢驗中心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泰國橡膠試點,或零關稅入華2025-07-10 12:07:33
- 中國計劃試點對通過湄公河通道(北部路線)從泰國國家膠農網絡機2025-07-01 11:07:22
- 2025年第十九期橡膠配方與技術培訓班開始報名(8月10日-16日 )2025-06-19 11:06:31
- 外交部:中方將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2025-06-16 03:06:20
- 第十七屆橡膠技術交流會在三門成功舉辦2025-06-16 03:06:23
- “白色黃金”鋪就致富路——中國技術助力科特迪瓦橡膠產業增產增2025-06-04 12:06:59
- 2025第十七屆橡膠技術交流會參會名單公布(持續更新中)2025-05-28 11: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