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株橡膠樹的官司
牢記初心使命強化法治保障服務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紅色革命老區,是白沙起義策源地,是中共瓊崖第五次代表大會和瓊崖縱隊首次代表大會召開地。
1947年,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司令部搬到了背靠鸚哥嶺、面朝五指山、三面環山的瓊中便文村,并于當年10月召開了對海南解放戰爭有轉折意義的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首次代表大會,確立了“學會打大仗”的方針,從此,海南解放戰爭轉入戰略反攻。
從歷史當中汲取營養,瓊中政法干警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精神,近幾年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推進依法治縣工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努力為瓊中經濟社會發展和平安瓊中建設保駕護航。
瓊中法院致力于多元化解糾紛和鄉村法治服務,以成立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法治服務中心為契機,延伸審判工作職能,共同努力建設平安瓊中、法治瓊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探索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瓊中經驗”,爭做自貿港建設的排頭兵。
01:56
“你這個案子標的額不大,就先不要去做醫療鑒定了,我先去找他們了解情況,盡量幫你們調解會快一點。”5月26日12時許,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灣嶺人民法庭庭長劉慧靜剛從大邊村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回到法庭,就馬上接待了等候在此的一起交通事故受害者家屬。
灣嶺鎮地處瓊中北部,位于黎母山腳下,群山環抱,瓊中法院灣嶺法庭便坐落在此群山之中。
瓊中法院大力推進“支部建在庭上”,真正做到人民法庭建在哪里,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里。2020年以來,灣嶺法庭通過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面向基層、服務基層的前沿作用,依托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法治服務中心,服務保障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積極探索自貿港背景下中部鄉村法治服務新模式,成為盛開在黎母山腳下一朵美麗的“法苑之花”。
劉慧靜和法官助理唐偉雄在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法治服務中心駐點值班時為轄區居民提供法律服務全媒體記者高凌攝
法治服務“提質升級”
5月27日,劉慧靜和法官助理唐偉雄到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法治服務中心駐點值班,他們一大早就到法治服務中心坐鎮,為園區企業和轄區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是海南3類25個省級園區之一,是海南中部唯一的省級園區,也是省級園區中唯一的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園區區位優勢明顯,但法治化營商環境發展卻相當滯后。
瓊中法院黨組深刻認識到,基層法庭只有延伸服務職能,推動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法治服務中心建設,才能在自貿港背景下謀劃如何為園區企業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務和法律服務。
劉慧靜在灣嶺法庭訴調對接平臺中心接待一起土地糾紛案件的原告潘大姐全媒體記者高凌攝
物流園建設初期,該院黨組書記、院長王之多次實地調研,謀劃推進灣嶺法庭法治服務“提質升級”。2020年11月13日,在瓊中法院的推動下,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法治服務中心掛牌辦公。該中心引進海南國際仲裁院、海南第一民商事涉外法庭及律師事務所進駐辦公,瓊中法院派駐法院民商事法官團隊全程坐班指導,同時精選了包括灣嶺法庭在內的10名法官輪流駐點值班。
該中心成立以來,駐點法官對于涉及縣政府及相關部門招商引資的項目合同進行審閱評估并提出法律意見34條,對已落地的企業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法律幫助,跟蹤政府重點項目,精準摸排項目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司法難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創新管理工作。
誰擁有法治化營商環境,誰就擁有競爭優勢。
灣嶺鎮水央村委會位于海口至瓊中中線高速公路烏石出口處,交通十分便利,又毗鄰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多家公司都看好這塊風水寶地,前來洽談合作的不少,但落地的項目幾乎沒有。
王之、劉慧靜多次到該村實地調研考察,了解到癥結在于沒有一個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方案供村委會和投資者進行操作,項目洽談中碰到困難便找政府,沒有領導推動項目就空轉。
瓊中縣委書記徐斌得知這一情況后,要求瓊中法院特別是灣嶺法庭結合縣委“千企進千村”鄉村振興新戰略,幫助村一級集體企業以法治方式來推動鄉村振興,促使項目投資從傳統的政府導向轉向以合同為導向,在鄉村振興中引入法治力量。
灣嶺法庭多次到水央村召開村企座談會,了解雙方的合作意愿,幫助雙方制定了《村企合作投資協議》,瓊中縣委對法庭這一工作十分滿意,將這一“協議”作為村企合作投資范本在全縣“千企進千村”的鄉村振興工作中推廣使用。
瓊中法院的嚴格公正執法和主動熱情服務,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了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構建多元解紛機制
鄉村治,天下安。走好鄉村治理善治之路,就要加強黨的領導,以黨建為引領,架起“自治、法治、德治”組織建設連心橋。
瓊中法院灣嶺法庭屬于山區法庭,轄區包括黎母山鎮和灣嶺鎮兩個鄉鎮,轄區內面積520.3平方公里,人口約87336人,共有村(居)級人民委員會38個。
如何做好灣嶺法庭法治服務的提質升級?王之認為以黨建為引領是關鍵,基層法庭既要服務好鄉村治理、鄉村振興,還要延伸審判職能,為瓊中的營商環境作出法庭貢獻。瓊中法院黨組調優原有的院內調解網絡,由院長負總責,負責協調灣嶺法庭轄區的法治服務工作。
“你這個案子很簡單,只要勘驗結果一出來,就清楚你們的土地界限在哪了。”5月26日早上8時30分,雖然急著出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但劉慧靜還是在灣嶺法庭訴調對接平臺中心接待了一起土地糾紛案件的原告潘大姐,詳細了解潘大姐的訴求。
瓊中法院不僅在院本部設立訴調對接中心,還在灣嶺法庭設立了訴調對接平臺,在轄區農場大隊和行政村各設糾紛調解平臺,構建了縱向調解“四大平臺”;與司法所、派出所、檢察室等部門構建橫向調解平臺,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糾紛調解。通過轄區負責制和法官輪值制,架起了法庭參與從鄉鎮到自然村社會治理的橋梁。
劉慧靜接待一起交通事故受害者家屬了解訴求全媒體記者高凌攝
灣嶺法庭與當地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長期訴調合作關系,形成一種有效的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對接機制。灣嶺法庭轄區內現共有人民調解員384名,法院特邀調解員46名,他們時而活躍在鎮村農場,時而穿行在田間地頭,不僅可將爭議和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還可以達到和諧息訟、終止糾紛的理想狀態。
擔任基層法庭庭長6年,劉慧靜深刻認識到,實行訴調對接機制,單打獨斗是行不通的,灣嶺法庭在充分發揮法院職能外,需要行政機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各方力量相配合,才能使得各類糾紛能夠妥善解決。光在2020年,灣嶺法庭就對各鄉鎮政府、司法所、派出所等指導工作76次。
灣嶺鎮石頭倔村因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建設需要,集體土地被征用,征地補償款高達2000多萬,前段時間,該村因無法達成統一意見形成征地方案,征地補償款一直未發放,群眾意見很大。
為防范征地補償款引發矛盾糾紛,灣嶺法庭協同灣嶺鎮政府、灣嶺鎮司法所提前對該村征地補償款方案進行法律指導,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2020年,通過法庭法官多次協調,該村村民對征地補償款已形成共識,2021年春節前已分配到位。
2.0版訴服質效評估工作是全國法院系統推行的一項高品質訴訟服務,2021年5月8日,瓊中法院一站式訴訟服務質效評估以98.5分的好成績位列全國第一。灣嶺法庭將一站式訴訟服務質效評估體系2.0版每項考核指標分派到具體人員跟蹤,每項考核指標的得分情況每天都能及時公布,確保工作有回音、有成效。
為更好適應一站式工作需求,灣嶺法庭增加了自助立案,線上調解等功能區,完善了訴訟服務功能。截至2020年底,灣嶺法庭網上立案8件、跨域立案協作9件、管轄5件。
用初心澆開“法苑之花”
今年3月23日,劉慧靜帶領干警到大邊村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功調解了18宗勞務糾紛,為18名承包路燈工程的工友討回了被拖欠的工資。
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灣嶺法庭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每周有3天時間,劉慧靜都在外奔忙,帶領法庭干警走遍下轄的各大村委會,走村入戶開展調解、宣判、送達等工作。在不斷推進中,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成為了灣嶺法庭審理案件的一大特色。
瓊中法院是全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示范法院,灣嶺法庭一直都是瓊中法院的金字招牌,多次受到最高法、省高院的表彰獎勵,2020年1月榮獲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度全國法院先進集體”稱號。作為灣嶺法庭掌舵人的劉慧靜,也獲得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度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雖然灣嶺法庭只有2名黨員,但灣嶺法庭、長征法庭和立案庭、審管辦組成了瓊中法院訴訟服務支部,由劉慧靜擔任支部書記。
法庭的生活是枯燥的,劉慧靜就把精力集中到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工作中來,自己動手策劃法庭黨建文化和法治文化建設,在法庭二樓布置了和諧溫馨的黨員之家,在法庭對面街邊設置了瓊中法院法治文化長廊。如今,灣嶺法庭成為了省高院年輕干部培訓基地、瓊中法院法官掛職鍛煉基地,也是瓊中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基地和政法綜治系統政治文化教育示范點。
法庭作為與群眾溝通交流的前沿,也是矛盾化解的前線陣地。劉慧靜深知必要的溝通交流及融入民風民俗是化解矛盾的關鍵所在。作為一名外省來瓊的年輕女生,她不會說海南話,也聽不懂黎語、苗語,所以她在努力向同事、群眾學習本地語言的同時,強化調解優先的理念。她主動前往村鎮,從群眾基礎高的鄉賢五老中邀請他們成為了黎族、苗族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工作中積極向他們請教,漸漸地融入了少數民族大家庭。
劉慧靜帶領干警到大邊村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時在村民家走訪全媒體記者高凌攝
在2020年的一宗涉墳墓排除妨害的案件,原告梁某認為被告王某將墳墓埋在其承包地中,并砍毀承包地中的10株橡膠樹,要求王某遷墳并賠償橡膠樹損失982元。墳墓埋的是王某死去的父親,王某家住屯昌縣且已年過六旬,得知被起訴后情緒激動。
該案標的雖小,但是涉及當地農村風俗及已故親人,故較為敏感,如果不做調解直接判決,也必定會涉及執行難的問題。劉慧靜多次只身前往原被告家中調解,最終王某同意遷墳并支付橡膠樹賠償款。
為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灣嶺法庭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中積極探索智能化平臺建設。2018年12月,灣嶺法庭在訴調對接“四大平臺”順利推出了智能法律服務機器人,通過實體機器人和掌上糾紛解決平臺兩種方式,打造AI智能化的司法服務模式,在轄區內進行庭、居、所三點一線訴調對接智能化設點,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2020年,黎母山鎮某工程包工頭因疫情影響錢款到賬緩慢,一直未向農民工支付薪水,農民工遂前往黎母山司法所尋求法律幫助。黎母山司法所立即通過“法小智”調解平臺連線法庭法官,劉慧靜在線向涉及該糾紛的13位農民工及包工頭進行普法宣傳。在劉慧靜的努力下,涉事農民工均與包工頭達成調解協議。自該系統投入后,成功調解13宗農民工討薪案件。
(記者:呂書圣 李傳敏視頻拍攝剪輯:高凌)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歐盟委員會對進口自我國乘用車及輕卡輪胎啟動反傾銷調查2025-05-22 02:05:48
- 中柬(南寧)橡膠生產基地揭牌2025-05-09 12:05:35
- 泰國將與中國協商橡膠0關稅2025-05-07 01:05:58
- 泰國宣布推遲開割1個月 橡膠供應量料減少20萬噸2025-05-07 01:05:43
- 七位優秀橡膠人,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25-04-29 02:04:10
- 張立群院士榮獲國際合成橡膠生產者協會2025年度技術獎2025-04-22 02:04:27
- 2025年第十七屆橡膠技術交流會將在三門舉辦(6月10-12日) 歡迎報2025-04-16 0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