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業緊追汽車“新四化”
在“新四化”驅動下,全球汽車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創新和發展速度展開變革。這對輪胎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適應高速變化的汽車業?如何抓住汽車業變革帶來的巨大機遇?在中國這個全球汽車產業高地,多年來波瀾不驚的輪胎業,創新已經成為潮流,呼之欲出的數字輪胎也在快速跟上汽車業日新月異的發展步伐。
圖為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硫化工序智能化成品輸送線。資料照片
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語境下,百年傳統汽車產業正在加速變革。與此同時,依附于汽車業的輪胎業也在急劇發生變化,以趕上時代的步伐。
輪胎企業錨定電動汽車輪胎技術
當中國汽車市場駛入新的時代,輪胎企業也在努力開發適應“新四化”需求的專用輪胎。
日前,米其林在中國市場正式推出了自修復輪胎。據悉,該款輪胎在輪胎內側氣密層噴涂了特殊配方的密封膠,當異物扎入時,在胎內壓力的作用下迅速對異物完成包裹,并覆蓋胎肩區域大部分面積,修復由螺絲釘等尖銳物導致的直徑不大于6毫米的刺扎,有效防止出現扎釘漏氣現象。
很多年前,自修復輪胎還只停留在概念層面,當時并不被業內人士看好。如今,新能源車特別是中高端電動車的飛速發展,為這種自修補輪胎提供了天然的使用場景——為保證續航能力,車輛不能為了減輕重量而減少電池模塊,這樣一來,具有更大扁平比的自修復輪胎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之一。
面對變革,擁有150年歷史的輪胎巨頭德國馬牌也將自己的品牌重新定位為“高端新能源汽車原配專家”,并以中國消費者對電動車輪胎的需求為導向引入了多項輪胎新技術,其中就包括最高可將車內噪音降低9分貝的ContiSilent靜音技術。
目前來看,電動汽車對輪胎提出的要求是多維的,比如高負載對剎車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續航數據壓榨的不僅是電池容量和三電效率,其實也體現在輕量化車身以及低滾阻輪胎等細節上。
因此,當下幾乎所有的國內大型輪胎企業也與跨國品牌一樣,加大了電動汽車輪胎的投入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業績。
8月26日晚間,玲瓏輪胎披露了2021年半年報。財報顯示,今年1月至6月,公司的新能源汽車輪胎發貨同比增長385%。目前,公司生產的輪胎已成功配套五菱宏光MINI、比亞迪秦PULS、一汽紅旗E-HS3、雷諾日產電動車等新能源車主力車型,構筑起了新競爭優勢。
玲瓏輪胎方面稱,早在2018年公司就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汽車專用輪胎EV100,并在2019年下半年開發了PCR車型和SUV車型使用的新能源汽車輪胎。2020年,針對新能源車的續航痛點,公司又定向開發了綠色超低滾阻轎車用輪胎POWERSAVER。
緊接著,另一家本土輪胎生產商通用股份也于8月27日發布了2021年中報。報告稱,由于抓住了新能源汽車輪胎市場的風口,公司上半年累計銷售輪胎469.92萬條,同比增長61.27%。其中,今年成功研發的首款千里馬CELIMO EV1新能源綠色輪胎,專門針對新能源車的特點做了多處改進和優化,目前該款輪胎已通過通用股份的“黑燈車間”實現了定制化柔性生產。
本土品牌加緊打造智能制造體系
業界普遍認為,電動汽車與普通汽車存在較大差異,現有的輪胎無法完全滿足電動汽車的使用特點,只有研發出適合電動汽車使用特點的輪胎,才能充分發揮電動汽車的優勢。
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除上述企業外,雙星、錦湖、固特異等諸多國內外輪胎企業均推出了自己的電動汽車專用輪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除積極引進新技術和新產品外,國內一些優秀輪胎生產商還在致力打造綠色智能制造體系。
森麒麟4月10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森麒麟將投資3.4億元打造一個從輪胎智能制造、智慧倉儲、自動分揀到輪胎裝車、性能測試、駕駛體驗等為一體的輪胎數字化生態管理體驗中心。
據了解,該項目有兩大亮點:一是以輪胎數字化智能立體倉庫和全自動分揀為基礎,打造了數字化智慧倉儲場景;二是建設了輪胎性能用戶駕駛體驗中心,為企業的技術發展方向提供了更加權威而可靠的數據。
在這之前,玲瓏輪胎也與騰訊云和深圳華制智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基于此前共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聯手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輪胎智能制造系統。
而雙星的步伐則邁得更大。今年5月,雙星與華為簽訂合作協議,準備在“胎聯網”輪胎操作系統、傳感器研發、大數據應用、云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推進輪胎產業數字化建設與升級,實現輪胎數據的接入、管理和應用,支撐“胎聯網”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不斷創新。
據介紹,“胎聯網”智慧云平臺是雙星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以輪胎數字化、資產化、服務化和5G特征為中心搭建起的輪胎產業生態體系。也就是說,從誕生、使用到回收、報廢,輪胎的生產質量、胎壓信息、磨損程度、行駛路線、用戶偏好等都被記錄在冊,每個數據都成為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重要參考,這便是雙星集團“胎聯網”智慧云平臺賦予輪胎產業的新場景。
此外,雙星還在供應端不斷優化供應商資源,將橡膠原材料、裝備零部件等采購進行全球互聯,構建全球采購平臺,并推出了物聯網租賃新模式,推動行業從傳統的買賣模式向輪胎共享租賃模式轉變。
汽車產業變革催生市場新機遇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輪胎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市占率也在待續提高,但整個行業仍在負重前行。
不過,智能電動汽車的興起改變了業界討論輪胎的語境。
在2021汽車-輪胎跨界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飛表示,輪胎與整車性能匹配模式,正由物理迭代向虛擬迭代轉變。在他看來,輪胎的發展方向有兩個,一是輪胎本身的智能化,如安裝傳感器讀取信息,從而對輪胎及車輛實現更精準的控制;二是非充氣輪胎的研究,這種產品擁有很多優點,同時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
普利司通中國和亞太區市場營銷總監Lennard Kwek也認為,輪胎行業同樣需要順應潮流被重新定義,才能滿足汽車行業更廣泛的、不斷變化的需求。他說,未來,輪胎企業除了繼續提供穩定、安全且良好性能的輪胎外,必須具備整合先進技術的能力,開發搭載傳感器、智能診斷和先進的安全系統等技術的輪胎產品。
顯然,對汽車產業來說,能源革命無疑是一場聚變效應,而與之相伴相隨的輪胎也成為汽車業智能互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這無疑給了中國輪胎企業極大的市場機遇。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徐文英表示,首先,電動化浪潮要求輪胎具有更強的承載力、耐磨性以及更小的噪聲,而快速滿足市場需求是本土企業的優勢;同時,以往自主品牌輪胎企業很難進入車企的配套體系,但電動化、智能化給了它們更多機會;此外,智能網聯和共享汽車的崛起,使車企對輪胎的品牌要求降低,這也賦予了自主品牌輪胎企業更多的發揮空間。
因此,雙星集團董事長柴永森建議,中國輪胎企業必要抓住產業新變革的機遇,盡早進行規劃和布局。目前,雙星集團已陸續淘汰了90%以上的落后產能和產品,建成了全球輪胎行業第一個全流程“工業4.0”智能化工廠和全球領先的輪胎實驗室,從“汗水型”企業轉向“智慧型”企業。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在與全球輪胎巨頭的競爭中,國內輪胎企業的相對競爭優勢早已不僅僅體現在性價比上,通過在全球布局、研發創新、品牌提升等方面的努力,國內輪胎頭部企業與全球輪胎巨頭的差距大幅縮小。從中長期來看,一定會有國內輪胎企業躋身全球行業龍頭。
雙星集團:數字化重塑輪胎業生態
近來,雙星集團圍繞橡膠、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廢舊橡塑綠色循環利用三大主業,積極實施智慧生態、智慧輪胎、智能裝備、環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戰略,力圖用數字化和智能化重塑輪胎行業生態。
走進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雙星集團 “工業4.0”智能化輪胎制造工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生產線上各種各樣的智能機器人、穿梭如燕的AGV智能化小車、高度智能化的硫化機、“火眼金睛”的智能X光檢測儀……
據介紹,這座智能化工廠的各條生產線上共有11種、300余臺智能機器人運轉作業,其中80%為雙星自主研發生產。正是這些智能機器人的使用讓雙星集團的人工效率提高了3倍,產品不良率降低了80%以上。
雙星集團董事長柴永森表示,為從“汗水型”向“智慧型”轉變,企業搭建了一個由用戶(訂單)指揮、數據驅動、軟件運行的智能生態系統,打破了傳統輪胎企業的生產工藝和集中式的生產方式,具有產品定制化、工廠互聯化、生產柔性化的特點,能實現智能定制、智能排產、智能送料、智能檢測、智能倉儲、智能評測六大功能。
由于是摸著石頭過河,雙星集團的“工業4.0”智能化工廠克服了許多世界性難題。例如,行業內一般采用人工掃描或RFID技術對物品信息進行采集。但這種技術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實現對微小物料或原材料信息的采集。為此,雙星集團自己獨創了物料(品)編碼系統和電子標簽技術,使得輪胎的“物-人-工裝-設備-位置”等信息能夠智能匹配,真正實現了產品的全流程質量跟蹤和追溯。
在實現生產環節的智能化改造后,雙星集團開始聚焦需求端、供應端的上下游產業鏈變革,著力打造輪胎生態體系。
繼2020年攜手海爾卡奧斯COSMO Plat推出“胎聯網”智慧云平臺后,今年5月,雙星集團又與華為在輪胎操作系統、傳感器研發、大數據應用、云服務等領域展開合作,共同推進輪胎產業數字化建設與升級。
據介紹,“胎聯網”智慧云平臺是雙星集團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以輪胎數字化、資產化、服務化和5G特征為中心搭建起的輪胎產業生態體系。
通過這一產業生態體系,雙星集團主動鏈接制造與消費,重構了用戶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產品上市前,所有的用戶都可以在這一平臺上參與交互和設計,自主選擇輪胎的規格、花紋和顏色,然后下單定制自己喜愛的輪胎并查看輪胎生產和配送進度;輪胎出廠后,只要用戶同意,雙星集團還可以通過大數據檢測輪胎的氣壓、溫度、速度等,并根據輪胎狀態變化提醒用戶注意交通安全。
也就是說,從誕生、使用到報廢,輪胎的生產質量、胎壓信息、磨損程度、行駛路線、用戶偏好等都被記錄在冊,每個數據都會成為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重要參考。而這便是雙星集團“胎聯網”智慧云平臺賦予輪胎產業的新場景。
據了解,雙星集團的“胎聯網”智慧云平臺目前已在山東、陜西、河北等多個省市推廣應用,并在全國40多個城市配套設立了標準化輪胎服務站,為用戶提供輪胎全流程專業化服務。
雙星集團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國企。2008年前后,雙星集團改制,將原有的鞋服產業分離出去,全面進軍輪胎行業。2014年年初,雙星集團抓住環保搬遷和互聯網+的新機遇“二次創業”, 關閉了所有老工廠,淘汰了90%以上的落后產能,向“智慧型”企業轉變。
如今,為加速釋放智慧轉型所創造的潛能,雙星集團開啟了“三次創業、創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征程,積極實施智慧生態、智慧輪胎、智能裝備和環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戰略。
柴永森說:“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盡快將雙星集團打造成科技、時代、智慧型的千億級世界一流企業。”
全球輪胎需求大增但不確定性仍存
隨著全球汽車業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蘇,輪胎業近期也受到提振,多個地區需求出現顯著增長。不過,受上游原材料漲價、終端生產仍未擺脫疫情等因素影響,漲價、關廠等現象層出不窮,對行業復蘇投下不確定性。
主要車市助推需求大漲
今年以來,由于新冠疫情對生產活動的影響逐漸減少,全球汽車市場開始復蘇,并拉動了國際輪胎市場需求的上升,歐美日等汽車制造大國的輪胎出貨量增幅尤為突出,并可能創下年度紀錄。
近日,美國輪胎制造商協會(USTMA)依據其13家輪胎制造商會員的情況發布了最新的市場預測報告。報告稱,過去幾個月,美國輪胎(尤其是卡車輪胎)市場的需求有所加快。USTMA認為,這可能會讓年度出貨量達到創紀錄水平。
報告預計,在替換市場和原裝配套市場,中重型卡車輪胎的需求,將呈現兩位數增長。而美國各類輪胎的年度總出貨量或達到3.361億條,同比增長10.9%。
在這之前,歐洲輪胎橡膠制造商協會(ETRMA)也發布了最新市場報告。報告認為,今年二季度,歐洲乘用車、卡車和摩托車輪胎替換市場需求激增,行業正在持續復蘇。
ETRMA秘書長法齊萊特·西納拉普表示:“今年第二季度,所有細分市場都實現了增長,我們認為輪胎行業正在全面復蘇,正慢慢回到2019年的水平。”
而日本市場有望承接去年年末的升勢,輪胎市場全年有可能回暖。
橡膠產能威脅輪胎供應
在輪胎市場需求大漲的同時,輪胎主要原材料橡膠近期卻出現短缺風險,對輪胎產業投下了較多不確定性。
據美國CNBC報道,由于多重因素導致橡膠生產受到影響,全球輪胎需求將面臨嚴重挑戰。
CNBC的報道稱,全球天然橡膠90%來自東南亞國家,其中泰國是最大生產國。然而去年疫情期間天然橡膠的市場價格已高達400億美元,預估到2026年會增加到685億美元。
此外,目前85%的天然橡膠是獨立小農生產,橡膠樹的培育期又比較長,產量的控制相對困難。
全球永續天然橡膠平臺總監薩維表示:“如果價格太低,農民就不愿意種橡膠,只有需求到了一定程度導致價格上漲后,農民才會開始大量種植橡膠樹,但橡膠要在四年到七年后才能采收,等到這些橡膠進到市場,價格又會快速下跌。”
不僅如此,橡膠樹這幾年還面臨極端氣候和黃葉病的沖擊。
基于此,國際橡膠研究組織(IRSG)秘書長皮尼佐托日前表示,2021年國際橡膠市場的需求復蘇預計低于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天然橡膠、炭黑、鋼絲簾線等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國際輪胎巨頭紛紛漲價,且幅度較大。
多家輪胎工廠關停
高昂的成本和運輸費用正在蠶食輪胎企業利潤。有輪胎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多個地區的出口運費成本已經超過產品本身的價值,即使能夠順利出貨,利潤也所剩無幾。
為此,一些輪胎企業不得不關停部分工廠。
近日,住友橡膠宣布,由于成本持續上漲,住友橡膠子公司住友化學已決定停止在日本千葉生產三元乙丙橡膠(EPDM)。在這之前,住友一直致力于提高產品附加值并降低制造成本,以增強三元乙丙橡膠業務的競爭力。
今年早些時候,為了專注于利潤率更高的大型輪胎業務,普利司通也關閉了生產小型車輪胎的法國貝蒂納工廠。普利司通甚至計劃到2023年底,將現有的約160個國內外生產基地減少4成。
變異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的傳播,則對東南亞這一全球重要的橡膠和輪胎生產地造成了巨大沖擊,不少輪胎工廠生產再陷困境,輪胎制造商和橡膠制造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工廠關停的影響。
根據國際橡膠三方理事會(ITRC)發布的消息,目前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橡膠產量正在遭受疫情沖擊,其中尤以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為甚。
不只是東南亞,韓國輪胎企業也曾多次宣布停產。此前,韓泰輪胎科技公司位于韓國的錦山工廠于7月24日停產,但48小時后重新開始生產。據悉,這是韓泰輪胎錦山工廠今年7月份的第二次停產。為了應對集裝箱短缺和未發貨輪胎庫存不斷增加的情況,該公司7月16日起曾停產三天。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輪胎業緊追汽車“新四化”2021-09-13 10:09:57
- 白沙:天然橡膠期貨保險獲賠款191萬元2021-09-13 10:09:59
- 日本科學家發現能為合成橡膠帶來可再生資源的新生態方法2021-09-13 10:09:28
- 中汽協:8月汽車行業銷量預估完成171.1萬輛 同比下降21.8%2021-09-07 09:09:25
- IRSG:2021年世界橡膠需求預計反彈7.4%2021-09-06 08:09:09
- 越南以7.7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二大橡膠供應國2021-09-03 11:09:33
- 馬來西亞8月橡膠生產津貼(IPG)尚未啟動2021-09-02 07: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