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橡膠污染程度日益嚴重 “黑色污染”成為又一大污染
黑色污染是相對“白色污染”而言的污染,主要是指廢橡膠(主要是廢輪胎)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目前,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橡膠消耗國和第一大橡膠進口國,全國每年產生的廢輪胎大約1.4億條,繼美國、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并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黑色污染是相對“白色污染”而言的污染,主要是指廢橡膠(主要是廢輪胎)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目前,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橡膠消耗國和第一大橡膠進口國,全國每年產生的廢輪胎大約1.4億條,繼美國、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并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目前,我國是輪胎生產大國,輪胎消費大國,但是同時我國也是廢舊輪胎數量全球第一大國。2016年全國廢舊輪胎產生量在3億條左右,重量達1000萬噸以上。并且每年產生的廢舊輪胎正在以8%—10%的速度急劇增加,到2020年,我國廢舊輪胎數量將達2000萬噸。隨著廢橡膠污染程度越來越嚴重,廢橡膠成為又一大污染。
一方面,只有45%的廢輪胎作為再生資源進入正規的回收渠道,日益加劇的“黑色污染”給我國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我國橡膠資源十分匱乏,橡膠原料主要靠進口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加強對廢舊輪胎循環利用產業的管理,防止廢舊輪胎造成的“黑色污染”。
如何有效回收利用,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這既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是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面臨的一個新課題。隨著環保問題的不斷升級,國家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廢舊輪胎及廢舊橡膠的相關政策。廢舊輪胎如何進行回收處理成為關注點。
目前廢舊輪胎綜合利用途徑主要包括翻新、再生膠、膠粉、熱能利用和熱解等。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質優價廉的合成橡膠使輪胎翻新和再生膠的市場越來越小,市場增長率自2012年來持續下滑,且受到技術水平以及生產設備等諸多問題的限制,用輪胎膠粉做配料生產道路瀝青也因成本太高而無法大量使用。將廢舊輪胎和其他廢棄物一起焚燒以蒸汽或電力的形式回收能量,雖可以大量處理廢舊輪胎,但資源利用率不高,只能回收約42%的能源。此外,翻新、制造膠粉和再生膠、作瀝青填料、直接作為燃料焚燒等處理方法,或多或少的都會帶來二次污染,資源的浪費,且危害居民健康,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
熱裂解法被認為是當今處理廢輪胎的最佳途徑之一,它具有處理量大,無二次污染,實現資源回收利用等特點,單臺裂解主機年處理量達數萬噸,代替了周期性、間歇式小批量的生產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生產能力與處理效率,廢輪胎經裂解可回收熱解氣、熱解油、固體碳、鋼絲和一些化工產品(如抗降解劑、硫化劑)。熱解氣經凈化后可作為高熱值的燃氣,熱解油可以作為燃料油或經深加工處理作為化工品重新利用,固體碳可作為炭黑填料,鋼絲可回收作鋼制材料,廢輪胎資源利用率達100%;裂解率>99%,余熱利用率>90%。廢舊輪胎回收處理,大家都來說說到底該怎么辦?但是對于熱裂解,也有相關業內人士持反對意見,呼吁中國不宜推廣廢舊輪胎“熱裂解”項目。
曹慶鑫認為:廢輪胎熱裂解是一個投資沒有回報的項目,在現階段從項目的經濟效益回報率來看,不符合中國國情、不能作為廢輪胎利用方向,不宜推廣。雖然國家在廢輪胎“熱裂解”項目上推動了多年,但目前除了生產“熱裂解”設備的企業獲得利潤外,投入“熱裂解”項目的企業基本依靠國家項目資金維持生存,無利可圖。
廢舊輪胎“熱裂解”產生的4種產品:
一是占重量比約35%的所謂“炭黑”,也就是“輪胎渣”,目前根本無法獲得市場的認可。裂解炭黑與橡膠工業使用的補強材料炭黑相比,灰分、油分嚴重超標;外形像炭黑其實不是炭黑的輪胎渣,其經濟價值不高。廢輪胎“熱裂解”后的“輪胎渣”成粉狀,如果得不到及時環保無害化處理,還會對環境造成不可忽視的危害。
二是占重量比達40%的“裂解油”,是散發刺鼻異味呈黑色黏稠狀的油品,閃點低只有52°,極易在碰撞下引發爆炸;由于廢輪胎通過裂解爐催化,將其原6500大卡熱值降至3800~4000大卡左右,燃燒中繼續散發異味充斥在空氣中,屬于劣質燃料油。“裂解油”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和污染環境,市場應用范圍狹窄,經濟價值不高。
三是占重量比約15%的輪胎細鋼絲,鋼絲在膠粉粉碎工序已經分離,尚有利用價值,如經600℃~750℃的所謂低溫裂解,鋼絲的金相組織結構遭到破壞成為奧氏體,基本失去利用價值。
四是在“熱裂解”中產生的不可液化的氣體約占10%,作為裂解自用燃料消耗。
目前中國的輪胎企業只是一味地制造輪胎,車主們都在大量的消費輪胎,但是都沒有注意廢舊輪胎非環境帶來的嚴重污染。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加大政策扶持可有效推動廢舊輪胎的再利用,目前國內廢舊輪胎再生利用仍需政府政策支持。以完善的收費與補償機制為基礎,在政府的主導下,將廢舊物回收利用推上市場化發展的道路。目前,我國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之所以遇到較大的困難,就是在市場條件下企業自身無法解決生產者責任制和消費者責任制這兩個基本問題。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廢舊物回收利用完全可以在政府的主導下走市場化發展的道路,而這種市場化發展的前提是以完善的收費與補償機制為基礎。山東省橡膠協會會長張洪民表示,在國內,輪胎企業不繳納處置費,而且不僅沒有補貼,還要花錢自己處理。因此,國內企業采用國外的處理方法與模式利潤極低,甚至沒有利潤,因此企業的積極性低。
“只有政策的扶持與鼓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適當給予補貼更會促進企業積極參與到廢舊輪胎的回收再利用工作中去。”張洪民說。
作為公民,所有人都應提升環保意識,重視并積極投身到解決黑色污染的問題上。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山東皓宇橡膠有限公司面臨巨額執行案件,涉案金額高達4359萬元2025-01-15 12:01:16
- 山東省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2024年橡膠軟管和軟管組合件產品2024-12-12 03:12:50
- 山東省聊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2024年汽車輪胎產品質量市級監督2024-12-11 03:12:39
- 廈門正新橡膠工業有限公司被罰31250元:違反排污許可管理條例法案2024-09-05 11:09:04
- 雙鴨山華東橡膠材料有限公司被罰款 25000 萬元2024-08-16 04:08:01
- 江西駱駝橡膠有限公司被罰款3萬元2024-07-23 11:07:05
- 年報信息不準確 海南橡膠及其責任人被警示2024-06-11 0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