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打造業內工業4.0
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以“機器換工”激發活力,著力打造業內率先實現工業4.0標桿企業。
7月12日,記者來到位于秀嶼區的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探訪。走進智能化工廠,2臺輪胎自動化成型機的機械手臂不斷揮舞,貼合、接頭、輥壓等步驟銜接連貫,一氣呵成。在另一個車間中,一排自動化硫化設備運轉不停,將一條條已成型的輪胎進行硫化處理。
據車間負責人介紹,原來的設備需由2名工人互相配合,要80多秒才能完成一條輪胎的生產;引入自動化設備后,不到60秒就可以成型一條輪胎,用工也縮減為1名。
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建有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輪胎廠,現日產能約6萬條,產品遠銷美洲、歐洲及中東等地的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中國輪胎產業競爭日益加大,對產品的品質要求更高,企業只有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中不斷前進。”該公司總經理陳福忠說道。面對挑戰,佳通響應中國2025制造以及實現工業4.0的生產升級,實施工廠智能化改造。
佳通現有廠房于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為了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成本,2015年,佳通投入資金,實施技術改造項目,利用現有的4萬平方米的廠房,引入11臺自動化成型機,對半鋼子午胎生產線進行“機器換工”智能化。目前,2臺自動化成型機已完成改造,9臺正在安裝調試;34臺硫化機已試產。
新配備的自動化成型機與原有設備相比,優勢明顯。每臺自動化成型機上皆配備2臺機器手,具有較高的自動化水平,生產效率提高了約一倍,原來一臺成型機日產600條輪胎,現在可達1200條。
不僅如此,自動化成型機還帶有檢測功能,自動監測生產過程中的每一環節,起到了防錯糾錯的作用。在貼合精度與設備精度方面亦有明顯的改善,輪胎質量進一步提升,凸顯提升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機器換工”激發企業活力。除了設備自動化改造外,物流自動化、生產信息化改造也正進行,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原材料、密煉、預備、成型、硫化、檢測、入庫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生產,計劃2017年全面投產,屆時可實現產值超50億元,成為國內輪胎行業率先實現工業4.0的標桿企業。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華盛橡膠與齊魯工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簽約暨揭牌儀式圓滿舉行2025-05-26 11:05:57
- 中策橡膠A股上市,股票今日上市發行2025-05-23 02:05:35
- 韓國第二大輪胎制造商因火災停產,或影響700萬條輪胎銷售2025-05-21 11:05:54
- 阿朗新科與臺橡合資丁腈橡膠新工廠,南通開業2025-05-20 01:05:35
- 賽輪集團成輪胎業首個獲認:SAILUN、MAXAM 雙品牌斬獲 “全國知名2025-05-16 03:05:46
- 我國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改變行業歷史2025-05-15 11:05:32
- 雙箭管狀輸送帶,引領工業運輸綠色變革2025-05-14 1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