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最偏遠的林段,300多株橡膠樹年產膠水1噸以上!看這位膠工在高山區膠園的24年堅守
24年堅守最偏遠的高山區橡膠林段,膠水年產量從之前的幾百公斤,躍升到一噸以上,海南橡膠邦溪分公司膠工周麗玲:
扎根高山間 干在最險處
■ 記者 盧裕元 劉家宋
海南白沙邦溪地區多山,摩托車在蜿蜒崎嶇的羊腸小道上奔馳,道路泥濘、一路顛簸,人很容易就打滑摔倒。走過約3公里的路程,經過兩段漫水橋,一段幾百米長、高懸空中僅容得一個人通行的水利橋后,記者來到了海南橡膠邦溪分公司十三隊業務員周麗玲管護的橡膠林段。
這是邦溪十三隊最偏遠的橡膠林段,地處高山頂端,土地貧瘠、坡度陡峭,但是林中的300多株橡膠樹,棵棵枝干粗壯、挺拔蒼勁。
長勢良好的膠樹,見證了周麗玲24年來扎根膠林、堅守樹位的艱辛付出。1996年,周麗玲和丈夫來到邦溪,成為一名割膠工人,開始接手最偏遠的高山區樹位,“當時大家都不愿意到這個樹位割膠,路遠又難走,產膠也不多,一年到頭也僅能產幾百公斤膠水。”
“以前的路更難走,漫水橋還沒修起來,只有幾棵樹做成的‘木橋’,家里也沒有買車,周麗玲就用一根扁擔挑著,慢慢地把肥料、膠水運過去。別人一天就能干完的工作量,她要花費兩天甚至更多時間。”邦溪十三隊隊長裴九超告訴記者。

周麗玲行走在水利橋上。
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周麗玲向這個樹位發起了挑戰。路難走,她就踩著雨靴提早向高山區進發;坡度陡,就把肥料和膠桶放在稍微平坦的地方,然后用小桶一點一點地分批提上去;地勢險,身材瘦削的周麗玲和丈夫兩人相互照應,肩扛手提地把膠水、肥料等運過險橋。在周麗玲的辛勤勞作、精心呵護下,林段內樹木越長越好,膠水年產量從之前的幾百公斤,躍升到一噸以上。
不光勤勞能吃苦,周麗玲還有著一手割膠的好技術,曾獲得2015年海南橡膠割膠技能比武基層技術人員組綜合一等獎、基層技術人員組樹樁單項一等獎,2019年海南省“海墾杯”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總決賽割膠技術綜合優勝獎等,多次獲得省國資委、海墾集團和海南橡膠的先進表彰。她的割膠林段,也成為了該地區膠工經常學習觀摩的示范林段。
由于表現優異,周麗玲被任命為割膠輔導員、業務員,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在她的培養下,邦溪十三隊14名膠工的割膠水平不斷提升,一二級率達100%,2019年全隊共完成干膠98.2噸。白沙縣政府多次舉辦割膠培訓活動,周麗玲都受邀幫扶培訓,做好技術“傳幫帶”,有效提升了該地區膠工的割膠水平。成了“紅人”后,周麗玲卻依然堅守在高山區膠林林段,她說,看著膠水緩緩流出、滴落膠杯,就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情。

周麗玲在割膠。
周麗玲說,自己割膠事業的成功,離不開親人的支持。兒子從小到大一有空就會到膠園幫忙,也會為母親贏得一項項榮譽而感到驕傲;丈夫悉心陪伴、鼎力支持,是她面對一道道風雨時的堅強依靠;身為老戰士、老黨員的父親則時常教導她,要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到最艱苦最偏遠的崗位去……這些,都成為了她在平凡的割膠崗位上創造出亮眼業績的強大動力。
征服高峰,自己也成為了一座高峰;扎根膠林,自己仿佛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橡膠樹。初心如磐、砥礪奮進,周麗玲24年高山上的堅守,一把把破損的膠刀目睹著,一棵棵橡膠樹親歷過,將隨著山間清風的吟唱,傳到更多人的耳邊,帶去一份感動。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十六年磨一劍:可降解橡膠在廣東實現產業突圍2025-04-02 12:04:38
- 賽輪集團名譽董事長袁仲雪:打造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橡膠輪胎產業鏈2024-09-06 10:09:44
- 梁紅文:挑戰不可能,逐夢綠色橡膠2024-04-26 01:04:35
- 勇攀農業科技高峰2023-11-01 09:11:22
- 李云鵬:堅定信心 主動作為 攜手共促石化行業綠色復蘇2023-09-27 04:09:54
- “橡膠老兵”王夢蛟:做橡膠一定要耐得住寂寞2023-06-07 05:06:59
- 肖毓秀:2023年吉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2023-06-01 1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