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橡膠的發展歷史
丁基橡膠(縮寫為IIR)的開發始于1870年,是用三氟化硼作催化劑,使異丁烯于室溫下進行反應制得低分子量的均聚物。1931年,Otto和Muller-Cunaradi用路易斯酸(如BF3)使異丁烯在-75℃左右的溫度下聚合,制得高分子量的聚異丁烯。但因這些聚合物的化學結構是完全飽和的,故不能用諸如硫黃為基礎的普通硫化體系進行硫化。加之聚合物冷流和蠕變大,不能用傳統的方法加工。Spark和Thomas用少量異戊二烯(或丁二烯)與異丁烯進行共聚,于1937年成功地合成了可硫化的丁基橡膠,繼之于1941年建廠,1943年正式進行工業生產。與此同時,加拿大 Polysar公司也在建設丁基橡膠生產廠,年設計能力為6700噸。目前,美國Exxon公司在英國、法國、日本,Polysar公司在加拿大、比利時分別建有丁基橡膠生產廠。
由于輪胎工業的發展,1948年美國 Goodrich輪胎公司發明了無內胎輪胎。他們采用天然橡膠/丁苯橡膠/丁基橡膠再生膠做氣密層。這種氣密層存在內壓損失大、接頭易損壞、與胎體天然橡膠粘合不牢等問題。1953年 Morrisey通過對丁基橡膠進行改性,開發出丁基橡膠溴化的方法。1954年Goodrich輪胎公司采用了溴化丁基橡膠 Hycar 2204制造無內胎輪胎。橡膠技術網。但是,早期的溴化丁基橡膠的均勻性、穩定性和成本都不夠理想。Polysar公司1971年開發出一種溴化丁基橡膠連續制造法。該法生產的溴化丁基橡膠質量穩定,可以大批量生產,從而廣泛應用于鋼絲子午線輪胎和高性能乘用胎的氣密層(內膠層)。
Esso公司1960年采用連續法生產了氯化丁基橡膠,該膠的均勻性、穩定性較好、生產成本比溴化丁基橡膠低,能與天然橡膠并用作斜交輪胎、子午胎和無內胎輪胎的氣密層。
80年代,溴化丁基橡膠和氯化丁基橡膠已成為輪胎中使用的重要特種橡膠,被廣泛用于做輪胎的內膠層(氣密層)、胎側和胎側膠條等。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橡膠拓荒者,一片丹心耀南疆2021-11-16 12:11:25
- 數萬湖南兒女支邊云南:以湖湘精神澆種中國橡膠2021-10-27 03:10:33
- [天膠往事]上海(二)2021-09-23 10:09:22
- [天膠往事]海南(二)2021-09-13 07:09:10
- 姚鈿浩:我們當年入深山墾荒種橡膠 開路建房全得自己來2021-07-05 10:07:33
- 中國橡膠工業重地之山東(一)2021-07-01 10:07:29
- 特林老兵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17 03: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