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橡膠壩的發展史
自1965年以來,橡膠壩在我國推廣應用的曲折經歷,是一個不斷解決工程中一系列技術問題的逐步發展過程。我國橡膠壩的發展史,按年代大體可分為如下4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5~1970),研究試驗階段
我國于1965年下半年白手起家開始進行了橡膠壩研制建設工作,1966年在北京、河北、廣東等省市建成了第一批工程,1967年在北京召開了橡膠壩初步技術鑒定及交流會,1968年在原水利電利部和化工部領導下,組織了有水電、化工、紡織系統的科研、設計、施工、管理及生產制造等單位參加的“橡膠壩會戰小組”,有計劃地開展了科研工作,促進了橡膠壩的發展。到1968年底,全國已建成橡膠壩15座。河北省還建成了橡膠渡槽和橡膠片閘,航運部門還將橡膠壩及片閘應用在船閘工程中。1969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橡膠壩會戰小組對我國橡膠壩的試建進行了初步總結。在此階段具代表性的橡膠壩是北京橡膠十廠制造的北京右安門橡膠壩,此壩可稱為我國第一座橡膠壩,它建于1966年6月,位于北京南護城河上,是城市工業用水和分洪的節制閘。設計壩高3.4m,壩頂長37米,壩底長24米,河道邊坡為1∶2,錨固型式為螺栓錨固。充水水源有兩種,一為河水,二為井水。采用水泵充排壩袋。原壩袋運用21年后更換,同時將原來的單錨固改為雙錨固。橡膠壩在運用中,壩高變化頻繁,用于調節流量。
第二階段(1970-1979年),總結改進階段
由于眾所周知的文革原因,1968年以后因機構、人員變動,“橡膠壩會戰小組”中止聯系,組織工作停頓,橡膠壩的發展一度趨向自流狀態。特別是一些地區一度存在無政府主義,工程管理不當,有的壩袋破裂,有的壩袋帶病運行。在壩袋的生產、設計和運行管理方面都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原水利電力部組織了有關單位于1972年11月完成了對安徽、河南、河北、北京等北方4省市已建的橡膠閘壩及壩袋生產部門進行了調查,1973年6月完成了對廣東、四川、湖南、湖北、廣西、浙江、福建等南方7省橡膠壩工程調查,1978年6月完成了東北地區的橡膠壩考察。
所有上述調查工作均提交了調查報告,報告中肯定了橡膠壩的優點,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意見和有待進行的橡膠壩科研項目。針對我國橡膠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水利部委托遼寧省水利局于1979年6月在遼寧省本溪市主持召開了全國橡膠壩壩袋定型及經驗交流會,會議交流了我國自1965年以來,各地在橡膠壩的科研、設計、施工和管理,以及壩袋研制方面的豐富經驗,并對壩高5米以下的充水式橡膠壩做了初步定型。會后,于1980年6月出版了《橡膠壩技術資料選編》。總之,這次會議影響深遠,可稱之為我國橡膠壩事業上的一個里程碑。
第三階段(1979-1992年),穩步發展階段
此階段主要為橡膠壩交流經驗,總結推廣,穩步發展。1984年3月在廣州召開橡膠壩技術經驗交流會;1985年在廣州開辦了橡膠壩技術培訓班,并在培訓班教材的基礎上于1989年出版了《橡膠壩》一書;推動建立橡膠壩技術開發協作組,組織編制了部標準《橡膠壩技術指南》,并由水利部于1989年頒布,1991年在天津市召開了全國橡膠壩技術經驗交流會。1992年中國水利學會農田水利專業委員會橡膠壩學組在河北省承德市成立。所有上述工作為后來我國廣泛推廣應用橡膠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階段(1992年至今),快速發展階段
我國橡膠壩發展至此,可以認為在橡膠壩的科研、設計、施工和運用管理以及壩袋制造和防護等方面的技術已較成熟,具備了廣泛推廣應用的條件。故橡膠壩這一新技術被國家科委批準列入1992年的《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這為橡膠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注入了新的生命,并為迅速將這一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有力地走入國內外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橡膠拓荒者,一片丹心耀南疆2021-11-16 12:11:25
- 數萬湖南兒女支邊云南:以湖湘精神澆種中國橡膠2021-10-27 03:10:33
- [天膠往事]上海(二)2021-09-23 10:09:22
- [天膠往事]海南(二)2021-09-13 07:09:10
- 姚鈿浩:我們當年入深山墾荒種橡膠 開路建房全得自己來2021-07-05 10:07:33
- 中國橡膠工業重地之山東(一)2021-07-01 10:07:29
- 特林老兵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17 03: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