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膠的歷史與應用
引子: 亞馬遜雨林里,濃蔭遮蔽,猶如潛入寂靜海底。地面濕滑,一不小心就可能摸上巨大的毛蟲,或誤將一條蛇當作藤蔓。從清晨開始,赤道的炎陽就毫不留情地直射而下,悶熱難當。這綠色森林猶如"大海","海洋"表面為18-40米高的森林天篷,那些最高的大樹宛如小島,突破天篷,從悶熱中伸出頭來透上一口氣。浩瀚的天篷是如此之厚,陽光都無法穿透。棕櫚樹、桃花木和紅木生長在天篷之下。森林的地被區宛如海底,永遠地潮濕,密不透風。在這幽深的"海底",蕨類伸出寬大的葉子捕獲微弱的陽光,花兒們無法在幽暗中開放,于是蘭花和地衣將自己的根扎在樹枝或樹干里,憑借不多的土壤攀上樹梢。那些藤蔓如水蛇爬行,一旦縛上一棵大樹,就攀援而上,最后長成比它們的監禁者更大的樹。
在這個天然的大溫室中,紫羅蘭長成灌木,竹子可以一天拔高1英尺,在北方貼地而生的長春花竟能長到5-6英尺。這里的一些硬木需要以鐵鉆才能鉆透,而另一些卻輕得不及一顆木塞。還有一種能夠自我防火的樹木,大火僅能燒掉它的樹皮,卻無法點燃樹干。
在所有奇妙的植物當中,最富有戲劇性的還是橡膠樹。它的樹干呈青白色,極像白楊。幾個世紀以來,雨林中的印第安人早已十分熟悉它的彈性和耐磨,他們用橡膠樹液做鞋子和鼓棰。
世紀,歐洲人看到印第安人的橡膠鞋子,橡膠樹從此具有工商業價值。為了壟斷汽車輪胎生產,老福特甚至在貝倫城附近建了兩座橡膠種植園,可惜都未成功。隨著汽車工業時代的到來,橡膠價格飆升。無數的運膠船自遠方而來,馬瑙斯也因橡膠而一夕致富。這看似普通的樹木曾造就了一座輝煌的城市,人們也稱那一段輝煌為"橡膠時代
馬瑙斯城的輝煌并未如汽車工業那么曠日持久。不出幾年,一個英國人設法偷運了數千株橡膠樹苗,將其種植在馬來西亞。在英國人的殖民地里,新建的橡膠園規劃整齊,割膠效率高,而馬瑙斯的野生橡膠樹因操作不易而產量不高。物美價廉的東南亞橡膠打敗了亞馬孫的橡膠,從此馬瑙斯逐漸衰落。歐洲人紛紛離去,馬瑙斯幾近廢棄。
過程:
一、 (15世紀)1493年,偉大的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率隊初次踏上南美大陸。在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種游戲,唱著歌互相拋擲一種小球,這種小球落地后能反彈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則會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煙熏味。西班牙人還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濃稠的液體涂在衣服上,雨天穿這種衣服不透雨;還把這種白色濃稠的液體涂抹在腳上,雨天水也不會弄濕腳。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膠的彈性和防水性,但并沒有真正了解到橡膠的來源。
(17-18-19世紀)1693年,法國科學家拉康達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這種小球,科學家和軍人思維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尋底調查這種小球,才得知這種小球是砍一種印地安人稱為"橡膠"的樹而流出的濃稠液體缺制造的。1736年,法國科學家康達敏從秘魯帶回有關橡膠樹的詳細資料,出版了《南美洲內地旅行記略》,書中詳述了橡膠樹的產地、采集乳膠的方法和橡膠的利用情況,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763年,法國人麥加發明了能夠軟化橡膠的溶劑。1770年,英國化學家普立斯特勒發現橡膠能擦去鉛筆字跡。1823年,英人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樣把白色濃稠的橡膠液體涂抹在布上,制成防雨布,并縫制了"馬金托什"防水斗蓬,這也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
二、橡膠硫化法: 1852年,美國化學家古特義在做試驗時,無意之中把盛橡膠和硫磺的罐子丟在爐火上,橡膠和硫磺受熱后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塊狀膠皮,從而發明了橡膠硫化法。古特義的這一偶然行為,是橡膠制造業的一項重大發明,掃除了橡膠應用上的一大障礙,使橡膠從此成為了一種正式的工業原料,從而也使與橡膠相關的許多行業蓬勃發展成為了可能。隨后,古特義又用硫化橡膠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雙橡膠防水鞋。
汽車工業拉動橡膠需求:1888年,英國人鄧祿變發明汽胎,1895年開始生產汽車,汽車工業的興起,更激起了對橡膠的巨大需求,膠價隨之猛漲。
三、橡膠樹與橡膠園:1876年,英國人魏克漢九死一生,從亞馬遜河熱帶叢林中采集7萬粒橡膠種子,送到英國倫敦皇家邱植物園培育,然后將橡膠苗運往新加坡、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西亞等地種植并獲得成功。至2004年,世界人工種植天然橡膠成功已有128年歷史。
原產南美亞馬孫河流域,主產巴西,其次是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圭亞那,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30多個國家的熱帶地區引種栽培,而以東南亞各國栽培最廣,產膠最多。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斯里蘭卡和印度等5國的植膠面積和產膠量占世界的90%. 中國早自1904年以來,分別引進到云南,廣西,廣東,福建和臺灣等地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平地,臺地或山丘栽培,但在某些高原區,把橡膠樹種植在海拔700~1000米高處,如能加強管理,也能生長良好,產膠正常。
四、橡膠的用途:橡膠具有很強的彈性和良好的絕緣性,可塑性,隔水,隔氣以及拉力和耐磨力等特殊性能,用途非常廣泛,用于汽車,飛機,船艦,電纜,傳送帶,薄膜制品等多種工農業機具配件,生活用品產品多達5萬種以上。種子含油22~25%,為半干性油,是油漆和肥皂的原料。果實的木質果殼堅硬,可作為制優質活性炭及醋酸等的化工原料。木材可制樹脂粘合板。
五、我國天然橡膠的分布
我國的天然橡膠生產始于1904年,當時從新加坡引進數千株橡膠苗,種植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新城鳳凰山920m東南坡(24º50'N),后由于管理不善橡膠園被毀。1947,又有泰國華僑引進橡膠苗木,在云南省西雙版納的橄欖壩建立橡膠園,可惜因為火災也毀于一旦。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橡膠生產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我國引種的橡膠是原產于巴西熱帶雨林的三葉橡膠,這種橡膠原來的生長環境為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
因此,我國引種的橡膠最初只能分布在華南水熱條件較好的局部地區,以后為擴大生產規模,在生產上逐步選育出一批抗寒、抗風、高產穩產的橡膠品種,并總結出一套與我國橡膠生產相適應的栽培、管理、采割的生產方式,為我國橡膠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五大橡膠生產國(到2003年,我國橡膠種植面積已達到66.1萬公頃,天然橡膠產量達到56.5萬噸,橡膠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目前,我國天然橡膠的種植面積約為578萬畝,主要分布在華南熱帶地區,其地區分布大體如下: 西部自云南德宏州起,包括云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廣西南部十萬大山以南的防城,海南島,廣東沿海的雷州半島和鑒江谷地,福建南部詔安、云霄南部的低山谷地及臺灣島南部。其最北緯度達25ºN左右(云南德宏州),分布趨勢是:東西兩側緯度高,中部緯度低。如果以面積計:海南約占65%,廣東約占15。7%,云南約占11。7%,福建約占1。8%(不包括臺灣地區)見圖。
我國天然橡膠的生產之所以如此分布,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決定的。首先,我國華南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這對橡膠的生長十分有利,春季至秋季是高溫期和多雨期,也是橡膠的生長期,從而使橡膠生長良好。冬季是橡膠樹的相對休眠期(冬季落葉時起至春季發芽時止)。低溫和干旱相結合反而使橡膠樹得到鍛煉,增強抗寒性能。
其次華南地區,畢竟是熱帶和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溫和降水的絕對值較小,季節變化比較大,有時還會受到寒潮的影響,可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寒害。為了避免寒害,除選育抗寒品種外,還需要選擇有利的地形。如在哀牢山地區,西部地區的橡膠林多選擇在陽坡山腰部位,并采用放寬行距以利于陽光照射的種植措施,以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而位于哀牢山以東地區,橡膠林則要避開冷空氣的通道,選擇在北部有屏障而向南開闊的馬蹄形環境中,并且要預先營造防護林。
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我國天然橡膠生產的分布與其它國家相比明顯緯度偏高,其最北緯度達25ºN左右,打破了過去認為17ºN以北地區是橡膠生產“禁區”的論斷,成為世界植膠史上的創舉。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橡膠拓荒者,一片丹心耀南疆2021-11-16 12:11:25
- 數萬湖南兒女支邊云南:以湖湘精神澆種中國橡膠2021-10-27 03:10:33
- [天膠往事]上海(二)2021-09-23 10:09:22
- [天膠往事]海南(二)2021-09-13 07:09:10
- 姚鈿浩:我們當年入深山墾荒種橡膠 開路建房全得自己來2021-07-05 10:07:33
- 中國橡膠工業重地之山東(一)2021-07-01 10:07:29
- 特林老兵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17 03: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