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荒種橡膠 汗灑環山行 ——回望膠林
說到種橡膠,我想還是先介紹一下橡膠樹。
橡膠樹,又名巴西橡膠、三葉橡膠,原產于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雨林中。橡膠樹的經濟壽命可達30年左右,所分泌的膠乳經加工后即為天然橡膠,具有很好的彈性、絕緣性、強伸性和較好的防水性、氣密性,是重要的工業和國防原料。世界上的橡膠制品已達5萬余種,主要用于制造飛機、汽車等所用的輪胎。膠樹種子含油率22~25%,可用作制造油漆、肥皂等的原料,精煉去毒后還可供食用。膠果殼能制活性炭、糖醛等。樹材經處理后可制作家具、紙漿、纖維板等。由此可見發展祖國橡膠事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生產班的主要任務就是墾荒種橡膠。當時已有一套較規范的橡膠生產和管理標準。生產環節為砍芭燒荒、開荒挖穴、育苗定植、補植滅荒和植后管理?嘲艧氖俏覀兎N橡膠的第一道工序。先把荒山上的樹木雜草砍倒,再一把火燒掉(當然事先還得打好防火道),有那么點刀耕火種的味道。炎炎烈日下,在那密不透風古藤纏繞雜樹叢生的原始林莽中奮力揮刀砍芭,那感覺就象在戰場上殺出一條血路。
接下來是開荒挖穴。在燒過的有一層黑色灰燼的荒地上,挖環山行和橡膠穴。環山行的標準是:行寬:坡地2米,陡坡1.5米,要求平整結實;反斜度要達到15度,以利水土保持。橡膠穴的標準是:株距3.6米(膠穴之間相隔的距離),穴位要求面寬80×80公分,底寬60×60公分,深度80公分,整個穴洞要規整方正,四角分明,洞壁削平。
修環山行挖穴的勞動強度相當大,特別是碰上復雜的地形和地質。因此任務也是根據情況主要是地形難度具體來定。一般地形每人每天要完成6——10個穴位(含環山行),當然完成越多越好。坡太陡的地方難度大,有時人都站不穩,要先搬來燒剩的樹木或大石攔住擋泥,才能修筑起往里反斜的環山行,環山行挖好后才能在上面挖穴。最怕碰上石頭和茅草地。剛開始不懂對付,那石頭地一鋤頭下去能蹦回老高,火星四濺,震得虎口生疼。慢慢的學會了碎石用鋤角又敲又摳,大些的石頭則先順著旁邊的泥土深挖,到最后一撬就把大石給弄出來了。再大的巨石就要靠爆破了,我們都試過掄錘扶釬打炸藥孔,一不小心砸到手那是常有的事。不過點火藥一般都是男同志來了。最危險的是碰上啞炮,十六連的副指導員一位遂溪知青就是在挺身而出排除啞炮時被炸傷手而傷殘的。
最頭疼的還是茅草地,驗收標準是在1米×1米范圍內深達80公分處不得有一根草根。那五爪金龍似的茅草根有時深達地下不知何處,要沿著草根把茅草挖得徹底干凈還真不容易,攤上茅草地能讓人挖到想哭。因為茅草對將來膠樹的生長影響很大,所以負責檢查驗收的連隊領導或文書,會極端負責任地刨地三尺查找,那認真勁就象要千方百計從中找出一根“救命稻草”。不過那嫩白肥碩的茅草根許多時候還真的在我們又累又渴時救了急,嚼起來清甜微苦爽脆解渴,有時還會帶一把回去煮涼茶解暑降火。
每天,環山行上我們揮汗如雨,海南島炙烈的陽光把我們一個個都曬得脫了一層皮。海島的氣候瞬息萬變,碰上狂風暴雨時,那更是汗水和雨水一起淌。多少次在那烏云壓頂的山嶺上,驚雷閃電就在頭頂上炸開,嚇得膽小的女知青一陣陣驚叫,驚叫完后還是得硬著頭皮跟著老工人堅持頂風冒雨作業。其實在那高高的山上也無處可躲,天上電閃雷鳴,山上銀鋤飛舞,那場景最是讓人真切地感覺到什么叫“戰天斗地”!有時候我們都為自己的勇氣而自豪,有幾次不知是誰帶的頭,沖著狂風驟雨我們放聲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吧!”——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記憶。漸漸地我們以老工人為榜樣學會了適應露天作業的艱苦,在老工人和老知青的幫助下,從剛開始砍刀鋤頭不會用到得心應手,從橡膠穴挖得象雞窩老要返工到也能獨立完成任務。對了,收工時,每人還要扛一根燒荒剩下的柴火下山,那是連隊大伙房里燃料的主要來源。
“我為祖國種橡膠,曬黑了皮膚煉紅了心”,這就是我們當年的豪言壯語。
* 種橡膠的第一道工序:砍芭。
*墾荒種橡膠,汗灑環山行。
2008-4-1
本文來源:http://cfx555554.blog.163.com/blog/static/30745932200823124249773/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橡膠拓荒者,一片丹心耀南疆2021-11-16 12:11:25
- 數萬湖南兒女支邊云南:以湖湘精神澆種中國橡膠2021-10-27 03:10:33
- [天膠往事]上海(二)2021-09-23 10:09:22
- [天膠往事]海南(二)2021-09-13 07:09:10
- 姚鈿浩:我們當年入深山墾荒種橡膠 開路建房全得自己來2021-07-05 10:07:33
- 中國橡膠工業重地之山東(一)2021-07-01 10:07:29
- 特林老兵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17 03: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