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蛟:57載堅守不移 書寫世界橡膠領域新篇章
為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營造尊賢重才濃厚氛圍,青島市市北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喜馬拉雅,策劃推出《市北人才故事》系列訪談節目,聚焦市北區各行業、各領域優秀人才,宣傳人才事跡、講好人才故事、傳播人才聲音,全面叫響“人才北出”工作品牌。
追隨,百年海港的榮耀;承載,老城復興的使命;抓住,產業發展的機遇;鍛造,集聚人才的基石。向海而興,行穩致遠,人才“北”出,娓娓道來。這里是市北人才故事,本期嘉賓:怡維怡橡膠研究院院長——王夢蛟。
怡維怡橡膠研究院院長 王夢蛟
他以螺絲釘精神,一腳踏入橡膠領域,57年癡迷不悔。
你表面看上去很枯燥的一件事情,但是你鉆進去以后,那就是你的生活。
他革新橡膠技術,打破行業的“魔鬼三角”,實現橡膠技術的大跨步發展。
通過液相混煉能夠大大改善膠料的性能,用這種填料做出來的輪胎能夠很快地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81歲的他依舊奮斗在工作第一線,依舊對橡膠保持著好奇。
他們合成了一個新的橡膠,耐磨性能都特別好,能夠提高50%,一聽到這個東西,就挑動你的神經。
1964年,王夢蛟畢業于山東大學化學系,從那時起,他就一腳踏入了橡膠的世界,廣闊的橡膠世界讓他著了迷,從此在橡膠領域中摸爬滾打,如癡如醉,他甚至還為自己專門刻了一方印章,上書“橡膠老兵”。細數過去的57年時光,王夢蛟擁有以液相混煉技術和EVEC膠輪胎為代表的諸多榮譽,而今81歲的他依舊在工作第一線奮斗,依舊日夜與橡膠相伴。但說起他與橡膠的緣分,那只是一次意外。
王夢蛟
如果說是在大學里頭學的專業是化學專業,我學的東西與橡膠一點關系都沒有。但是那個時候我們受的教育是,只要是國家需要,把你分配到哪里,你就到哪里去。就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就是被分配到北京的化工部橡膠工業研究院,到那里去做工作,這是服從分配的結果。這個時候我就開始了,就在橡膠這個戰線上做一些基礎研究工作。
在那個工作還是包分配的年代,年輕的王夢蛟就像一顆螺絲釘,被釘在了橡膠圈上。在化工部橡膠工業研究院燒了將近一年鍋爐之后,他才迎來了一次轉機。當時研究院成立了技術革新小組,研究如何把鍋爐水里面的氧氣除掉,王夢蛟也被抽調其中。經過反復實驗,他終于把項目做成,受到了院里的表彰。但是他當時怎么也沒想到,他實驗的除氧技術會成為后來革新橡膠制作領域的液相混煉技術的基礎。
1981年3月4號,他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選派到國外參觀學習。第一次走出國門的王夢蛟見到了中國與國外的差距。
王夢蛟
我第一次到國外就到了這個橡膠研究中心,叫ENI研發中心,給我的比較震撼。為什么呀?我們在國內從來沒有見過國外的實驗室是什么樣子,那個時候也沒有視頻也沒有什么東西,但一看他們的儀器設備,他們那里的人員,他們的平常的這些工作方式,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大的震驚。所以,在那個地方三個月對于我來說,更加深了我希望能夠在基礎研究里頭能夠進一步往前走。
咱們中國的這些橡膠技術,很多都是舶來品,關鍵的一個問題是什么呀?我們這里注重于一個產品,怎么把它做出來,賣出去能夠賺錢。但是呢,它的這個水平低,就是說咱們缺乏橡膠的基礎研究,包括我們橡膠基礎研究里頭整個這條鏈上,從原材料、機械設備到輪胎制造到工業制品的制造,我們缺乏基礎研究。
從那時起,“基礎研究”四個字就烙印在了王夢蛟的腦海里,一直不曾忘卻。后來他赴法深造學習,依舊是在邊讀學位,邊深化基礎理論的研究。多年扎實的基礎理論研究,讓他弄清了橡膠的不同機理特性,也為日后液相混煉技術的開花結果奠定了基礎。
王夢蛟
我的工作就是來這里表征這個填料的表面,它的分子結構是什么,它們對外界的吸引力是什么?排斥力是什么?它們是極性的是非極性的?你怎么能夠判定它是極性的?
液相混煉用的是什么?我拿來的是膠乳,是天然膠跟炭黑。我把我的炭黑,把它分散到水里頭。然后在高速的情況下,這個用的原理就是我在中國剛進去的時候,去做水除氧的那個原理。兩股湍流到一起來,兩個馬上凝聚,填料跟橡膠混合到一起,而且跟清水就脫離出來了。這個混煉是在25毫秒、20毫秒的這個時間就混煉好了,就是這么快。
但是我們現在用的又是完全是另外一套。我們用的是液相,這個液相不是膠乳,而是我們的合成膠,是在溶劑里頭而不是水,就是乙烷。
王夢蛟真正開始涉獵液相混煉技術,是在1985年赴美國阿克倫大學做訪問學者時。2017年,液相混煉技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王夢蛟無數日夜的心血灌溉終于有了收獲。由于突破了傳統的復雜且臟亂的干法混煉技術,液相混煉技術因此被稱為橡膠制作工藝上的革命式飛躍,被譽為橡膠輪胎領域的“第四個里程碑”式的中國原始創新。當然,液相混煉技術并不是一個孤零零的技術,伴隨著這項技術而產生的EVEC膠,被譽為是“液體黃金”。而由EVEC膠制成的輪胎,打破了輪胎行業的“魔鬼三角”。
王夢蛟
這三個性能,一個是滾動阻力,一個抗滑性能,抗滑里頭又主要是抗濕滑,第三個耐磨性能,這三個性能是輪胎的三個主要性能。為什么又叫它是魔鬼三角?就是說我不能夠把這三個性能同時提高,所以說才叫魔鬼三角,你沒辦法。咱們就講滾動阻力跟抗濕滑性能這兩個之間的矛盾,一個是不要消耗能量,一個是要消耗能量。你要做一個胎,要把這兩個協調起來是比較難的。
它為什么叫液體黃金?用這種辦法做出來的東西性能特別好,通過液相混煉能夠大大改善膠料的性能,用這種填料做出來的輪胎能夠很快地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由于這個液相混煉,我可以把這三個性能同時提高、改善。
液相混煉技術的出現,使中國的橡膠發展邁入了一個新臺階,王夢蛟用了一句話來形容這種躍升,叫做“能夠很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但是,在王夢蛟最終看見EVEC膠的曙光之前,市面上已經有了生產的“綠色輪胎”,這種綠色輪胎的性能都比較好,只有耐磨性稍差一些,但這并不妨礙市場對這種輪胎的接受度。優秀的綠色輪胎已經在市場中掀起了高潮,人們仿佛認為綠色輪胎就已經是終點,但這些并沒有讓王夢蛟覺得自己的研究一文不值,他沒有放棄自己努力了這么多年的成果,反而開始向綠色輪胎發起沖擊,迎著逆流,朝著自己的既定目標繼續前行。最終,EVEC膠輪胎橫空出世,輪胎抗濕滑性能和滾動阻力同時達到歐盟標簽法規A/B級標準。
王夢蛟
比如說我要是開著車,車輛的速度是每小時八十公里。這么一個速度,我踩下剎車去,我的A級輪胎,我停下了,綠色輪胎應該是在C級,它停下的距離延長了6米,它才能夠停下。而且這個耐磨性能,綠色輪胎保證的輪胎數字是6萬公里,但是我們這個是保證的是12萬到15萬。
減少6米的剎車距離可能就會避免一場悲劇,多出來的輪胎使用壽命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節約,對國家來說是一種節能。在苦苦探索液相混煉技術的這些年中,王夢蛟為這些看起來細微的數據做過無數次的實驗,有時候僅僅為了一個5%的指標偏差都要深究下去。在擴大化實驗中,5%的指標偏差是常見的,是微不足道的,但王夢蛟總是不想放過這個5%,總要把它攻克,他就要跟自己過不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正是因為這種追本求源的精神加上十數年的經驗積累,他在第一次制成EVEC膠的時候就斷定:成功了!一次就成功的實驗看起來是那么順風順水,但是這背后卻是王夢蛟十幾年的默默耕耘?蒲械牡缆窙]有一帆風順,王夢蛟亦是如此。為了一個暫時無法攻克的難點,他常常寢食難安、夜不成寐。“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有時候就是靈光一閃,前方的路便出現了。
王夢蛟
我就說第一次出來以后,我聞了聞那個膠就是濕法混煉,我一聞完了以后我就說成了,這個絕對沒有什么問題,從原理上我把它弄清了。但是有時候很多這個原理上我弄不清楚,我就是說實在的,睡覺都睡不好。我就要想知道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但我就是老是對不上號的時候,這是我最痛苦的時候。
那個時候我們到朋友家里頭去,我夫人開車,我那只手就在那比劃。她就說你比劃什么呀?我就突然一下子想抗濕滑,你這里有水,它有一個三點水,你忘了。因為這個理論上,人家經典的理論也是這樣,所有的人都把水忘了。就是水,或者是液體對橡膠的潤滑性能,這是一套理論,又把這一套理論引進去以后,這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就是突然醒了。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王夢蛟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橡膠的研究當中,因此《國際輪胎技術》期刊將王夢蛟稱為“目前世界橡膠領域最偉大的科學家”。在王夢蛟五十多年的橡膠生涯中,他用了九年時間研究橡膠老化,五年時間研究輪胎的抗濕滑機理,當一項研究以年為單位來計算時,總有人會感覺到枯燥與無聊。但王夢蛟不同,他對橡膠一直保持著熱愛,一直保持著好奇,一如初見精妙絕倫的橡膠世界時充滿激情。在王夢蛟眼中,橡膠并不是冷冰冰的、散發著異味的化學材料。它更像是一位戰友,歷經艱難險阻,依舊陪伴在王夢蛟的身邊。
王夢蛟
我就說做科研沒有短平快的事,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你進去以后里頭是大千世界,花花綠綠,非常非常吸引人,好奇。你表面看上去很枯燥的一件事情,但是你鉆進去以后,那就是你的生活。
我自己給自己刻了一個圖章,這個圖章我寫的是橡膠老兵,意思是我在這個戰線上應該工作的時間比較長了,應該是叫橡膠老兵,而不是科學家。
好奇,是王夢蛟一直提及的詞。2011年的春節,就是一通電話勾起了他研究的好奇心,讓71歲的他只身從美國飛到青島,開始了新階段的橡膠研究。
王夢蛟
結果突然有一天有一個電話,是青科大的黃寶琛老師,打電話就告訴我,他們合成了一個新的橡膠,耐磨性能都特別好,能夠提高50%。因為換一個橡膠耐磨性能提高50%,這很少見的。討厭,就討厭在這里,一聽到這個東西,就挑動你的神經,夜里也睡不著覺。怎么樣?什么東西?是什么原因?他不叫,我也得要去了。
就是2011年的春節,我就來這里。我夫人在上海,我兒子也在上海,我也不管他們了,三月份來了以后,我就在這里跟他做,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弄了應該是清清楚楚的,弄出來了,就是七月份。
在這一階段的研究結束之后,王夢蛟本打算離開青島,但是在政府的挽留和幫扶之下,在渴望創立“真真正正、專業的橡膠研究院”的想法的驅動下,王夢蛟最終選擇留下來,成立怡維怡橡膠研究院。從2011年有創立研究院的想法,到2013年正式掛牌,兩年的時間一座嶄新的研發大樓拔地而起,無數的人才留在這里。人才資源的支持、行政審批的便利、資金鏈條的幫扶這些都是王夢蛟扎根市北區的原因。而王夢蛟也以自己的力量,為市北區加快推進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建設積蓄著人才的動能。
在王夢蛟看來,橡膠領域的人才需要有在技術上反復鉆研的恒心,需要有朝著目標奮力前行的決心,需要有為社會服務的責任心,需要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如今,81歲的他依舊還在開著講座,親自為技術人員講解知識,他想把自己五十多年的橡膠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后輩,只為讓他們再成長一點點。
有一種精神叫做螺絲釘,一旦釘下便永不回頭,只留給世人一個不顧一切、徑直向前的背影;有一種身份叫做橡膠老兵,將自身的經歷化作推動力,改變整個橡膠領域的模樣;有一種態度叫做人才為先,用自己的所學所知,培育未來的棟梁之才。成就與榮譽的背后,是王夢蛟五十七年來腳踏實地、日夜兼程的奮斗,是十多年來默默耕耘、敢為人先的創新,是八十一歲依舊鞠躬盡瘁、沖鋒在前的堅守。
(來源:喜馬正能量)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王夢蛟:57載堅守不移 書寫世界橡膠領域新篇章2021-11-16 12:11:23
- 全球綠色輪胎技術的領航者,目前世界橡膠領域中最偉大的科學家2021-11-16 12:11:44
- “橡膠院士”沈之荃:“科技創新,最要緊的要有科學態度!”2021-08-19 11:08:58
- 為中國核防護做過貢獻的橡膠老兵,成功狙擊了一場專利搶報2021-07-09 10:07:02
- 99歲新中國天然橡膠事業奠基人、原農業部部長何康逝世2021-07-05 10:07:16
- 市領導親自慰問,航空輪胎技術帶頭人!2021-01-25 11:01:27
- 科學家開發“橡膠+碳化硅”低成本散熱復合材料,但這不是重點!2020-12-24 1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