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新中國橡膠業起源
□焦道成
天然橡膠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它與鋼鐵、石油、煤炭并列為現代社會四大工業原料,軍用飛機、大炮、裝甲車更是離不開天然橡膠。新中國成立后,西方國家曾一度對我國公然實行全面經濟封鎖和禁運,天然橡膠自然是他們禁運的重點。
1951年8月,黨中央決定:由周恩來、陳云和葉劍英等主持其事,以最快速度在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四川等5省發展橡膠770萬畝,其中廣西為300萬畝。同年11月,中央在廣東湛江市成立華南墾殖局,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兼任局長。1952年元月,在廣西南寧組建華南墾殖局廣西分局(簡稱廣西墾殖分局),直屬華南墾殖局領導,主管廣西的橡膠事業。
我是1951年由河南調入南下工作團的,1952年至1958年被分配至廣西墾殖分局機關工作,先后擔任科員、股長。期間我參加了分局組織的運輸站,帶領汽車隊赴海南島采運香蕉種苗。
中國栽培橡膠始于清光緒 30年(1904年),先后引入云南盈江、臺灣恒春、海南島等地。到1949年全國解放時,我國只有海南島少數老膠園產些種子,種苗、種源奇缺。當時有“一粒膠種一粒黃金”之稱,農墾系統干部職工中更是流傳著“誰偷盜破壞一粒種子,按反革命論處”的說法。廣西派人守候在海南島膠園,成熟一棵采摘一棵,用黃沙、竹簍包裝,武裝押送晝夜不停運回廣西。繼1951年9月首批運回膠苗13萬多株后,1952年4月我和生產科的溫振同志帶領運輸站12輛汽車及武裝警衛人員,再次赴海南采運橡膠種子。
從南寧出發,第二天才到達海南對面的海安岸碼頭,駐扎在海軍招待所,然后開展工作。我們是運輸站,只負責接收和轉運。因為是竹簍沙袋,里面有多少種子不得而知。為保密起見,對外稱橡膠種子為“肥料”,來往信息傳遞都是電報轉告。那時司機也很辛苦,白天黑夜行車,而且沒有柏油路,全是沙石路面,高低不平,下坡及彎曲路面,經常險象環生。
據《廣西通志·農墾志》記載,1951年和1952年,廣西共出動汽車51輛次,飛機41架次,運回種苗801262株,膠種67152公斤。當時由林業工程團派出武裝人員到各墾殖場,種苗膠種即到即播,日夜輪班站崗看守,嚴防敵人和獸類破壞。截止1953年6月,廣西共種植巴西橡膠樹24.1萬畝,開墾橡膠苗圃4000畝,培育橡膠苗木1500萬株,建立了廣西第一代橡膠園。
(作者今年91歲,系廣西農墾局離休干部)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橡膠拓荒者,一片丹心耀南疆2021-11-16 12:11:25
- 數萬湖南兒女支邊云南:以湖湘精神澆種中國橡膠2021-10-27 03:10:33
- [天膠往事]上海(二)2021-09-23 10:09:22
- [天膠往事]海南(二)2021-09-13 07:09:10
- 姚鈿浩:我們當年入深山墾荒種橡膠 開路建房全得自己來2021-07-05 10:07:33
- 中國橡膠工業重地之山東(一)2021-07-01 10:07:29
- 特林老兵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17 03:06:34
- 50萬公里,“稀土金”輪胎通過鑒定!12-08
- 科創板,迎來首家橡膠制品上市企業!12-08
- 扛不住了!原材料瘋漲,產能緊張,輪胎12月份漲價已成定局!11-19
- 張立群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