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0年瑪雅人就玩橡膠球,15世紀前印第安人已經用上橡膠靴
橡膠樹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當地人民早已認識到橡膠有彈性和防水功能。墨西哥發掘出的古物表明,公元500年時瑪雅人就在裝有類似籃球筐的環狀物的游戲場上玩橡膠球了。
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還將碗狀的東西浸入膠漿制成不漏水的容器。哥倫布二航美洲時發現,海地印第安兒童玩有彈性的橡膠球。征服者科爾特斯也曾見過橡膠球用于蒙提祖馬的宮廷游戲中,且注意到阿茲特克婦女咀嚼橡膠(是一種習慣性動作)。
1615年,一名西班牙探險者記述了印第安人怎樣在樹子的切口上收集奶汁,怎樣將膠汁涂抹在斗篷上,怎樣涂抹泥塑的模子并讓它晾干而獲得粗糙的雨靴、瓶子。1736年,法國探險者德·拉·孔達米納記述了南美的印第安奧馬瓜人用橡膠做水靴、彈球和水管,他們稱之為caoutchouc。
該詞遂成為除英語之外主要歐洲語言橡膠一詞的詞源(法caoutchouc,西caucho,俄каучук)。 據說1496年哥倫布第二次從新世界探險回美洲時,就從海地帶回一些用橡膠制成的玩具彈球。1736年法國人孔達米納第一次將橡膠的生膠帶往歐洲。1770年,曾發現氧氣的英國化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小塊橡膠可用來擦去鉛筆的字跡,所以其英文名rubber也有摩擦工具之義。
1839年美國人古德伊爾發明硫化橡膠法。1876年,英國人威克姆(H.Wickham)在巴西塔帕若斯河左岸采集了高產的三葉膠樹種子7萬粒運回英國,種植在倫敦附近的植物園中。成苗2000多株,第二年運到錫蘭種植。一些小樹兩年后又被移植到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這些樹成了東南亞橡膠樹的直接先祖。
1888年英國人J.B.鄧洛普發明了汽胎,1895年開始生產汽車。此后橡膠在工業上的需要量劇增,從而促進了對橡膠樹的大規模引種馴化培育改良。中國試種橡膠樹始于20世紀初。1904年云南率先從新加坡引種膠苗8000株試種成功。中國現為世界第五大產膠國。 現在橡膠主要用于制造輪胎、軟管、雨具、電線電纜、絕緣制品、手套、避孕套、體育用品、玩具等,用途非常廣泛。橡膠和橡膠樹成了重要的工業原料和經濟作物。
印第安人培育的棉花
棉花是最重要的紡織原料,是解決人們御寒遮羞衣著問題的最重要的作物。棉花既原產于舊大陸,又起源于美洲新大陸,均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利用史。哥倫布首次美洲探險時,就看到了印第安人的棉田、棉花、棉織品。地理大發現及海道大通后,舊大陸的亞洲棉、草棉與美洲的陸地棉、海島棉互相雜交、復壯、改良,大大提高了產量和質量,以及對環境的適應性和抗病蟲害的能力。
例如,海島棉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傳入埃及后馴化為一個新的類型即埃及棉。埃及棉的纖維細長,品質優良,在尼羅河流域廣泛種植。埃及遂發展成為世界長絨棉的主要生產國。前蘇聯等國種植的一些海島棉品種也多是利用埃及棉雜交育成的。 煙草、橡膠、棉花三大經濟作物的傳播、交流和普及不僅在于它們為人們提供了嶄新的吸、用、穿的物品,還在于由此形成了龐大的經濟部門,創出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形成了煙農、膠農、煙草工人、橡膠工人、煙草商、橡膠商等新的從業群體;形成了煙草、橡膠種植園、農場和煙草、橡膠作坊、工廠,以及香煙、膠制品商店、棧房等新的經濟實體。從而為人們提供了許許多多的就業機會和工作崗位。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姚鈿浩:我們當年入深山墾荒種橡膠 開路建房全得自己來2021-07-05 10:07:33
- 中國橡膠工業重地之山東(一)2021-07-01 10:07:29
- 特林老兵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17 03:06:34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萬湖南兒女支邊云南:以湖湘精神澆種2021-06-08 11:06:53
- 特林老兵深情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02 01:06:46
- 追憶:沈陽第四橡膠廠回眸!2021-06-01 11:06:15
- 輪胎回收行業的發展變化2021-03-09 11:03:13
- 2021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公布07-30
- 鄧祿普捐贈急需物資——發電機150臺!07-24
- 山東橡膠行業50強公布07-21
- ANRPC:2021年全球天膠市場供需料相對平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