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萬湖南兒女支邊云南:以湖湘精神澆種中國橡膠
湖南兒女在云南拓荒。(資料圖片)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瀚潞
6月,云南瀾滄江兩岸,橡膠林翠綠挺拔,綿延數千里。一年一度的天然橡膠開割季來臨,橡膠林里,人們踏著晨光開始忙碌。手起,膠刀割破樹皮,膠乳汩汩流出,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半個多世紀前,這里還是一片“橡膠禁區”。1959年起,數萬湖南兒女支邊云南,浴血奮戰,種植橡膠林。有人說,中國最初的膠乳是從湖南人的血汗和精神中流出來的。
一種不可多得的戰略物資
天然橡膠,與鋼鐵、煤炭、石油合稱四大工業原料。它不僅是現代經濟的命脈,更是國防和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戰略物資和稀缺資源,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國家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橡膠種植不成規模,橡膠工業原料不能自給,長期依賴進口橡膠。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天然橡膠被禁運,橡膠成為迫切需要又無法進口的重要戰略物資。
為了打破經濟封鎖,保證國防及工業建設的迫切需要,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做出“關于擴大培植橡膠樹的決定”,決定自力更生發展橡膠事業,建設兩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海南島和云南熱區。
1953年1月,林業部云南墾殖局成立。當年2月,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科技工作者來到云南景洪,開始向《大英百科全書》所劃定的“植膠禁區”發起挑戰。1954年,科學家在云南試種橡膠成功。
然而,彼時的云南,因開發較內地晚,人口自然增長緩慢,富余勞動力并不多。同時,宜膠區的各民族并沒有意識到橡膠種植能夠帶來收益,生產積極性不高。1958年,云南橡膠基地人力缺乏,舉步維艱,嚴峻的局面驚動了黨中央。
1959年,根據黨中央的指示,云南省與湖南省簽訂協議,調集湖南青壯年奔赴云南,去完成這項關乎國計民生的特殊任務。
一場轟轟烈烈的跨省遷徙
祖國在召喚,湖南兒女自覺擔當起時代責任,即刻出列!
1959年10月,距離云南1000多公里的湖南,一股數萬人匯成的洪流在聚集,一場史無前例、轟轟烈烈的遷徙在進行。湖南和云南,湖南兒女在涌動,湘江和瀾滄江起了波瀾。
“我們是毛主席家鄉人,我響應黨中央、毛主席號召。”醴陵縣支邊動員大會上,縣長顏傲秋挺身而出,第一個帶頭報名支邊。1959年12月20日,首批湖南支邊人員從湖南醴陵啟程踏上奔赴云南的旅程。1960年,1萬多名祁東青壯年和他們的家人響應號召,惜別故土,奔赴云南。
寫血書,搭火車,坐汽車,懷揣著理想和信念的湖南青壯年們,從湖南醴陵、祁東、祁陽三縣出發,長途跋涉,奔赴彩云之南的深處,進入云南蛇蟲遍地、瘴氣橫行的熱帶雨林。
從祁東縣出發的支邊人汪緒厚回憶,當年,他們一行支邊人歷經20多天,抵達景洪市境東南部的橄欖壩。在一片荊棘叢生、荒無人煙的原始森林里,靠著兩幢草房、每幢10間房,120口鍋、50對桶,再插上一面五星紅旗,946戶湖南支邊人就在蠻荒密林里安下了家。
據記載,1959年底至1960年初及1960年底至1961年初,3萬湖南兒女分兩次遷入云南。這也成為云南農墾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人口集中遷入。
開墾出第一座定植的橡膠山林、第一座玉米山地、第一塊蔬菜地和第一塊水稻田……男人架橋打樁時被滿滿一腿的螞蟥吮得鮮血淋漓,女同志挖梯田挖穴累得斷了月經,一個人糧食兩三個人吃……在云南千里邊疆的熱帶雨林里,在遙遠邊地的荒山野嶺中,在人跡罕至的古老村寨旁,湖南兒女建家立業,在險境中把根頑強扎下去。
一個浸潤湘人血汗的橡膠奇跡
為了在熱帶雨林的亙古荒原盡快種上中國橡膠,湖南兒女夜以繼日地干。湖南壯勞力的遷入,極大地增強了發展橡膠生產的力量。1961年至1962年,湖南支邊人和農場職工開荒橡膠林近15萬畝。短短3年里,云南農墾橡膠種植面積從5萬畝猛增到20萬畝。1963年至1965年,以云南等地為代表的中國天然橡膠種植業迎來生產黃金期,中國天然橡膠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從一粒發芽的種子到膠苗到幼樹,植在山上的膠苗在湖南人的精心呵護下一天天長大,長成一棵棵能流淌出膠乳的大樹。1967年,西雙版納勐醒農場二分場,湖南人支邊8年后,終于可以收割膠乳了。
“出膠了!出膠了!!出膠了!!!第一個報捷的人那么急切。那些剛毅倔強的漢子們抱頭痛哭起來。湖南支邊人種在心里八年的橡膠終于流出了膠!”報告文學《中國橡膠的紅色記憶》記載了湖南支邊人在云南割膠時的心潮澎湃。
在橡膠的種植禁區北緯23度線以北地區,中國人成功生產出了橡膠,打破了西方科學界北緯17度以北不具備種植天然橡膠條件的魔咒。
1982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牧漁業部農墾局局長趙凡充滿自豪地宣布,三葉橡膠樹已經在我國大面積北移種植成功,這是世界橡膠種植史上的奇跡。
涓涓流淌的膠乳,凝結湖南兒女的錚錚血脈。橡膠奇跡的背后,浸潤湖南兒女的湖湘精神底色。
如今,支邊云南的第一代湖南兒女,有的已是暮年,有的已埋骨大山。瀾滄江兩岸,橡膠林密布山野,云南已成為我國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之一。我國已躋身世界產膠大國行列。天然橡膠,從被“卡脖子”到成為“壓艙石”。
支邊云南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在新的時代下,傳承著骨血里的湖湘精神,續寫新的湘人故事。他們與少數民族血脈相連,魚水相親,相融相生,為祖國邊境地區發展繁榮繼續貢獻力量。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姚鈿浩:我們當年入深山墾荒種橡膠 開路建房全得自己來2021-07-05 10:07:33
- 中國橡膠工業重地之山東(一)2021-07-01 10:07:29
- 特林老兵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17 03:06:34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萬湖南兒女支邊云南:以湖湘精神澆種2021-06-08 11:06:53
- 特林老兵深情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02 01:06:46
- 追憶:沈陽第四橡膠廠回眸!2021-06-01 11:06:15
- 輪胎回收行業的發展變化2021-03-09 11:03:13
- 2021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公布07-30
- 鄧祿普捐贈急需物資——發電機150臺!07-24
- 山東橡膠行業50強公布07-21
- ANRPC:2021年全球天膠市場供需料相對平衡06-16